肆虐全球將近半年的武漢肺炎,疫情似乎有趨緩的跡象。時至今日,傷痕累累的世界各國,從日增長病例或死亡人數來看,似乎出現了一絲曙光。台大公衛學院也估計,全球到六月底每日新增確診會少於兩千五百例;不過美國安德森癌症中心(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華裔終身教授張玉蛟告訴我們,鬆懈的時間還沒到,第二波疫情很可能在秋冬到來,「現在只是中場休息」。

在美國密西根州的示威者要求復工。 圖:翻攝自鳳凰新聞

張玉蛟4日投書中媒《鳳凰網》 表示,科學家發現有高達20至50%的「無症狀」感染者,而將盛行地區檢驗陽性率「從百分之幾到百分之30」計入估算,「曾被感染的人數,遠比RT-PCR核酸確診的高幾倍到幾十倍。」因此世界上被感染的人,可能不只檢測陽性的三百多萬,而可能是三千多萬,甚至更高。

張玉蛟指出,「美國科學家一直認為,新冠病毒不會在今年消失,而第二波疫情,很可能在秋冬季到來。」除非開發出疫苗,否則武漢肺炎很可能像流感一樣,經變異後毎年來一次或大或小的流行。「對於病毒,我們最有效的武器是預防,更直接地說是疫苗。」雖然現在研究人員正夜以繼日地研究和開發COVID-19疫苗,但要注射在幾十億人身上,容不得馬虎,「最早也是2021年的事」。

因此張玉蛟強調,社會不可能鎖上幾年,人類的的日常生活必須有一個根本的改變,防止感染的衛生習慣不但需深入人心還須列為法規。

對於歐美有國家提出的「群體免疫」的方法,張玉蛟認為,這可能會變成一個不情願的現實,也就是說在2、3年左右的時間內,60~70%的人口染疫而產生免疫力,從而抵抗新的傳播,如果是這樣,「將有上百萬甚至千萬人死亡,尤其是老年人、病人還有貧困地區的人們」。

張玉蛟也示警,中國從武漢封城以來,全國進行世界上最嚴格有效的隔離,在兩個月的時間裡,將疫情控制了下來,堪稱一個壯舉。「然而,對於一個在全世界嚴重蔓延的高感染性病毒,中國目前依然是危機四伏」。許多人認為抗疫「上半場在中國,下半場在外國」,其實現實卻是中國抗疫上半場剛剛結束,現在是中場休息,下半場是否更加慘烈還不得而知。

最後張玉蛟總結,「少唱讚歌,多做批評」,這是一個新的病毒,需要找出最佳方案,加強臨床科研的落實,避免亂槍打鳥;對於病毒遷徙相對應的基因突變,也要有明確的分析和預測,並對今年秋冬季第二波有個疫情的預測和準備。「最重要的一點,對於疫苗研發的持續有效性進行評估,加強科研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