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睦艦隊27人染疫,國防部長嚴德發21日晚間在記者會上率多位將領,鞠躬道歉、坦承海軍疏失;隨行醫官也成為各界關注的對象。對此,前海軍醫官坦言,醫官多不被納入船上指揮體制中,參與決策的程度較低;海軍出港後,醫官對最新疫情的掌握也很困難,知識接收程度大概與荒島求生差不多。

前海軍醫官透過臉書分享自身經驗,他指出,海軍的艦艇編制有區分幾個等級,眾所皆知的成功、康定艦等作戰艦都屬一級艦編制,船上都會編制一員醫官。

他表示,這種醫官不同於一般大家認知野戰部隊或陸軍單位的「泛醫官」。以他的年代來說,絕對都是中尉(國醫體系)與少尉(預官)來擔任船醫,是各大醫學系畢業的準醫師,也有許多人早已通過醫師國考的資格,因此在本職學能上無從懷疑他們的專業,海軍醫官並非如一些鄉民所說的那麼粗淺與不堪。

他也透露,海軍醫官平時的工作包含病媒防治、餐廚衛生、官兵衛教、中暑防治、運動傷害等,並定期檢查船上各急慢性藥物,管轄範圍從整艘船到靠港碼頭都是。因此,海軍醫官在艦艇上多受到官兵們的禮遇與尊敬。

這名海軍醫官強調,船一大、事情就雜。他坦言,由於海軍醫官都非正統官校戰鬥兵科出身,對軍中傳統不那麼熟悉,加上服役期間很短又屬過客性質,因此多不被納入船上「指揮體制」中,對於長官交付的任務只能服從、無從提供意見,「參與決策的程度甚至比剛從官校畢業的見習官還不如」。

他指出,船上官兵大家同舟一命,在這次疫情的風暴中,醫官們完全沒有隱匿的理由與動機,肯定會如實上報,但是整個事件的裁量權最終都在指揮官手裡,長官們的考量或許不同。

他也分享自己過去在艦上,沒有任何檢驗設備,只能憑理學檢查,替官兵診療的經驗,並說明,在船上有限的設備下去正確的診斷疾病有多困難,何況是大家從未遇過的新興疾病。敦睦支隊訪問不像一般演訓可暫停後再開始,指揮官的決策,想畢會有一番天人交戰。

這名前醫官說表示,海軍出港後只能靠收發電報與岸上聯繫,「醫官對於最新疫情的掌握幾乎為零」,其知識接收程度大概就如與荒島求生的待遇差不多。

他也揭露艦上的環境,「船艙內充斥著柴油味與銅臭味,出海時間一長嗅覺多會退化,如果還有暈船的情況那連味覺都可能喪失」,也有發燒的官兵都在短時間內就退燒,這會讓診斷難上加難,站在長官的立場,誰也不願在疾病未被證實的懷疑下驟然決定結束任務。

他坦言,海上航行狀況瞬息萬變,「任務不像陸軍說戰車沒油可以丟棄路邊,暴風大雨可以就地掩避,敦睦可是肩負了國家的門面,在茫茫大海上豈能說閃就閃」。此外,遼寧號也沒有因疫情肆虐而暫停威脅我國,傳染病不會因戰爭而停止傳播,軍人更不可能因傳染病而輕易退卻。

這名前醫官感嘆,很多事件的發生都在當時的無以為力,但大眾在此次疫情在調查尚未明朗前,批評醫官的專業角色,似乎陷入了集體的歇斯底里,也可能模糊了海軍決策體制僵化的缺點。

前海軍醫官臉書全文。   圖:翻攝自CJ Chuang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