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服務的學校,之前有位數學老師兼總務主任退休時,在校務會議發表退休感言。他說:「數學有沒有用?我不知道。但它養活了我全家!」所以說,我們對學習科目的規劃,究竟是要滿足孩子對應未來的需求?還是滿足現有教師不會失業?甚至是養活龐大的補教產業鏈?

媒體報導「學測數學滿級分暴增 張茂桂辭大考中心主任獲准」。筆者不認為大考中心主任該下台,因為如果108課綱要成功,學測數學就應該只是基本學力測驗。其實學測的目的,是作為門檻即可;要鑑別學生程度,應該留給指考才是。

我們的孩子長期以來,從國小而國中而高中,一直被國、英、數三科荼毒,國、英、數考得好就是神人,考不好就是非人。從小到大,老師、家長和社會,普遍就是這樣的觀念!

以前還有五專、高職可多元選才,但如今消滅五專,弱化高職,絕大部分學生都被趕到高中來。高中階段的國、英、數教得更難,考得更難,多數中下程度學生苦不堪言。

1968年九年國教實施後,初級中學、初級職業學校一律變成國民中學,有一大部分人被迫念一大堆對他(她)而言,根本近乎垃圾的學科。就這樣平白浪費三年的大好光陰!1994年啟動的教育改革,經過26年的盲目亂改,廣設高中、大學的結果,五專幾乎被消滅了、高職被嚴重邊緣化了,太多、太多青年學子被迫進入高中、大學體系,然後七年的青春歲月就此埋葬在沒興趣、無意義的學習中!

要解決台灣教育升學主義掛帥,關鍵不在延後分流,而是要「暢通各教育系統轉學的管道」!小學畢業後,如果不幸沒考上初中,只要他能力夠又有興趣,我們要讓其有機會透過轉學考,從初職轉進初中。同樣,初中念不來或者沒興趣,我們也應該讓其有機會轉到初職另創一片天地。

過去高中、高職、五專教育辦得的確比現在扎實,我們應該做的同樣是「暢通這三個體系轉學的管道」。讓各體系展現其專業與特色,這很重要;而不是延後分流,延後到最後大家所學都變成大同小異,然後大家在十二年國教期間(六歲至十八歲)一再遭國、英、數三科消磨掉興趣與青春。

如今,既然延後分流的趨勢已經無法走回頭路,我們只好採「考試引導教學」補救。讓學測國、英、數三科真正只是基本學力測驗,而不是拿來選才分分(級分)計較的標準。

我們現在不是大張旗鼓在推動108課綱嗎?我們不是標榜滾動式教改嗎?所以請讓學測國、英、數三科真正只是基本學力測驗,讓「學習歷程檔案」真正獲得重視,真正當成取才的標準。因為這一步如果退卻了,勢必對兩年後的111考招造成重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