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最討厭管制,武漢肺炎出現爭夠口罩、囤積的現象,政府出面制止,自然就可能會有經濟學家出面批評,說這樣會影響資源的有效配置,應該由價格去決定才對。

我支持這些經濟學家在他們的經濟世界這麼做。也就是他的世界中,他的口罩製造商、流通商,將口罩賣到高價的中國地區,然後他所住的地方可能出現缺貨的現象。因為價格指導資源配置。這不就是他們的論點嗎?

他們會反對,最主要的原因是影響到他的生存。但他端出來的反對理由來自沉沒成本,而最後的結論會以長短期成本、恐慌等角度,最後落在:市場運作必須迴避恐慌性的操弄,而對影響國計民生的問題,不排除政府介入的義務與必要。

口罩可以被經濟學家接受進行管制配售,重點之一:武漢肺炎所引發的市場問題是恐慌性現象,而買不到口罩等衛生設備會死人。政府要不要介入恐慌所造成市場價格的異常波動,在經濟學界有不同看法。即令最被經濟學家強調要尊重價格變動的金融市場(例如股票、外匯、債券市場),也對政府要不要介入恐慌性的市場現象,沒有定論。因此像足以影響生命的傳染病時期的衛生商品如口罩,到底能否尊重市場?我想很多經濟學家會持保留或反對意見。

恐慌性狀況造成死亡對最尊重市場機制的經濟學家也可能難以接受。就成本角度來看,口罩買不到的恐慌是短期的,但染上武漢肺炎導致的死亡,卻是長期傷害。需要讓短期現象產生長期不良影響?其次,一個人的死亡意味這個人過去一生的努力、社會對他的培養,所創造出來的生產力都將歸零。這種損失相當龐大。短期恐慌現象造成這麼大的損失,這是可以容忍的嗎?如果這個人是企業家,他會讓他的生產機器,因為短期偶發案例而致使他故障而永久不能用嗎?我想一般人都不會,企業家也不會。經濟學家應該有足夠的理性,知道這樣做是不對的。而這尚且沒有討論因武漢肺炎而死對他家人在經濟與社會上的損失。

就經濟學角度更深入分析。養一個人所花費的錢,經濟學稱沉沒成本。也就是花下去就拿不回來的成本。因此對投入者而言,他當然要使他的投入能產生更大的利益,對他比較有利才對。短期恐慌現象若會造成損失,我想很多人會想辦法避免。這樣的避免不是干涉市場與否的問題,而是捍衛自己利益的必然行為。須知在亞當斯密的國富論中,「Self-interest」是尊重市場機制的前提,甚至是資本主義的天條要件。而要人們尊重市場,不要干預價格機能,尚且需要許多的客觀條件成立才可以。其中包括人為操作與不理性動。也的市場價格波就是武漢肺炎所引發的口罩短缺、價格可能重大波動的現象。

至於有人提到買口罩的搜尋成本問題。其實只要在附近的大賣廠、藥局與便利商店找不到,就大概不用找了。當資訊充分在市場流竄,例如武漢肺炎需要口罩、有人轉賣到中國等訊息,已經在鄰里傳開之後。你現在要去第一家買而買不到,就意味搶購早就進行。你若此時還買得到,多半與你和商家有私交,他將部分庫存留出來給老顧客。而做為顧客,你會去買口罩,第一個想到的也是他們。因此,附近買不到就大致不用去找了。

作者/林修正(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