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日前下令出動無人機,狙殺伊朗高階軍官蘇雷曼尼,引爆美伊關係緊張。伊朗立即發動飛彈攻勢,突襲美軍駐伊拉克兩處軍事基地,中東緊張局面一觸及發。

此一開年以來最新的國際局勢變化,也讓即將展開的美國總統選舉初選終於出現有關外交政策的論辯。特別現階段在野的民主黨陣營領群前三名的前副總統拜登、佛蒙特州參議員桑德斯以及麻州參議員華倫都不約而同以嚴詞批判川普攻擊蘇雷曼尼的背後決策。

過去在歐巴馬執政時期,美國也曾有機會鎖定蘇雷曼尼行蹤,但並未進行斬首行動,因為必須顧及後續伊朗的反應,以及對中東局勢與全球石油供應的衝擊。這次美軍的狙擊行動之所以引發外界疑慮,在於川普政府未能提出具說服力的理由。白宮事後透露有掌握到伊朗可能對美國駐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大使館的攻擊計劃,因而採取先發制人的手段,但並未提出具體證據。由於川普上任以來多次表示美軍將逐步自中東撤軍(包括日前引發爭議的敘利亞撤兵),而且川普也宣布退出核武協議,但這次他又展現對伊朗的強勢態度,並且為了因應伊朗可能的報復行為,白宮還決定增兵中東。如此反覆決策不僅讓負界摸不著頭緒,也給予民主黨有志白宮大位的候選人彷彿「撿到槍」。

由於第一場總統初選活動將於二月從愛荷華州展開,美伊關係緊張自然成為民主黨候選人發揮的重大外交議題。目前民調領先的拜登仗著他曾經擔任副總統,以及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的豐富歷練,大打外交牌,藉以區隔他與桑德斯與華倫在經驗上的差距。華倫和桑德斯則是強力主張應該透過外交、而非軍事手段來化解這場危機。後者還倒打拜登一把,提醒選民2003年小布希決定出兵伊拉克時,時任參議員拜登也投下贊成票。

在伊朗成為最新選戰議題之前,民主黨候選人多聚焦在經濟、健保和公平正義等國內議題,外交議題明顯非多數選民關注範圍。在過往歷史上,除非選舉期間美國面臨軍事衝突或戰爭危機,例如1991年的波斯灣戰爭讓老布希高票當選,否則外交議題多屬冷門議題,對選票沒有太大影響。

因此外界也揣測川普在此時發動對伊朗的軍事攻擊行動,背後也有著選舉考量。一來可以轉移民主黨對他發動彈劾案的焦點。二來只要有重大軍事衝突,總統以其三軍統帥之的憲法角色,比起其他候選人更占有發言優勢。但有時這也是一刀兩刃的決定,尤其如果軍事衝突造成美軍傷亡的時候,反而可能助長國內反戰聲浪。以民粹出身的桑德斯就趁此機會大打「反戰牌」,同時凸顯他和拜登的差異。川普在伊朗報復行動之後,也特別向美國民眾強調美軍沒有受到任何損傷。由此可見川普若真的有意操作伊朗議題,也具有高度風險。

拜登和桑德斯利用伊朗議題搶占媒體版面與話語權,也在於區隔與華倫的差距。華倫被視為左派大將,主張保護弱勢、打擊大企業、限制政府權力,但她的論點也不獲藍領白人階級的青睞。她與桑德斯的主張部分重疊,因此去年十月桑德斯動了心臟手術後,華倫有取而代之之勢。如今桑德斯藉由伊朗議題再度「活過來」,一方面壓低華倫的威脅,另一方面攻擊拜登的搖擺,試圖殺開一條血路。桑德斯最新的論點就是呼籲國會採取立即行動來防止川普將美國帶進另一場沒有終點的戰爭。

桑德斯的奮力一搏能否拉近他與拜登的距離,進而拿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的提名門票仍有待觀察,畢竟根據CNN最新民調,48%民眾認為拜登較有沒理外交事務的經驗,只有14%認同桑德斯。但拜登的兒子陷入烏克蘭醜聞的調查,可能還有未爆彈。但即使桑德斯最後勝出,一旦進入大選,外交議題在全國選戰中占有的分量可能更重。

除了中東情勢,朝鮮半島也是另一個可能引爆美國總統大選的重大外交議題,美國與中國在貿易科技與軍事層面的角力也是另一大變數。屆時如果川普身陷兩場可能的軍事衝突,或是無法讓北京真正在貿易協議上就範,他固然可以占據鎂光燈焦點,但若有處理不慎,也可能危及選情。

由此觀之,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外交議題儼然將與國內議題並重,也考驗人候選人的因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