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媒體報導台灣政治時,往往會順帶提到中國將台灣視為「叛離的一省」(a renegade province)或者期待「統一」(reunification)等等。美國網路媒體《Quartz》稍早刊登一則報導,呼籲國際新聞記者們避免使用這些中國觀點用字,尊重台灣。

《Quartz》以〈「叛離的一省」與「統一」:報導台灣選舉時別這樣寫〉(“Renegade province” and “reunification”: How not to write about Taiwan’s elections)為題,呼籲國際新聞記者斟酌用字。

報導指出,中國人一而再再而三地拿「傷害中國人的情感」為口實對各種國際品牌的圖文進行思想檢查,逼迫外國廠商道歉。用這種手段試圖抹殺台灣的歷史與認同更是家常便飯。許多外國政府、廠商與記者也都採用中方的用語。隨著台灣大選日子越來越近,國際社會開始關注台灣,許多這類失真又不精確的用字普遍出現在各家媒體。

報導引述塔斯馬尼亞大學( the University of Tasmania)中國研究高級講師哈里森(Mark Harrison)的說法,指出許多媒體在談論台灣時使用的是反映美國霸權、冷戰、中國崛起、美中關係下的世界觀,而不是從台灣的角度出發。這種作法忽略了台灣在20世紀上半葉是日本國土的事實。

報導指出,台灣的原住民認為,台灣從未屬於共產黨統治的中國。本島人在過去的600年間,見證了中國人、荷蘭人、西班牙人和日本人來來去去。

一個常見的說法是,台灣和中國大陸在194​​9年「分裂」,當時中國內戰在被擊敗的國民黨部隊逃離大陸而在台北建立中華民國政府後告終。這被視為類似於兩韓分裂的方式,並基於這一事件,北京希望台灣最終與大陸實現「統一」。但是,哈里森說,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未擁有台灣主權,台灣島一直到1945年都是日本的殖民地。在此之前的兩個世紀,大清帝國統治台灣。他補充說,儘管如此,中國將台灣的存在視為必須解決的問題。有些人並不喜歡「叛離的一省」這種常見的描述,因為這暗示台灣是或者至少曾經是中國的一個省。

報導指出,台灣的大選及時提醒世人,即便這個島過去70年間大部分的時間與中國陷入軍事和政治上的鬥爭,外交上日益孤立,卻有著非常可觀的民主轉型。上個月,台灣剛剛紀念美麗島事件40周年,這起民主派人士遭到鎮壓的事件是台灣民主化的分水嶺,迄今仍銘印在許多人的心中。

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的台灣政治專家南樂(Lev Nachman)提醒記者們,使用不精確的用字來談論台灣,會在不經意之間抹殺台灣的民主以及台灣非常不同於東亞其他各國的發展,替親中的觀點背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