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自動車龍頭特斯拉(Tesla)向台灣導入最新的「Navigate on Autopilot」自駕功能;而在特斯拉發布這項消息稍早之前,美國史丹佛大學在官網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及youtube影片,證實他們成功讓自駕車完成高難度的甩尾動作;同樣在自駕車領域孜孜不倦鑽研的Toyota,則透過導入AI助理,讓車子與車主對話,拉近雙方距離;我國經濟部與車輛研究測試中心也發表了MIT 自駕電動小型巴士 WinBus,透過3種定位系統達到最佳路徑準確度。一路回顧下來,可以說,2019年在自駕車發展上頗有成果。

去年底,特斯拉最新的「Navigate on Autopilot」輔助自動駕駛功能導入台灣。特斯拉車主顧問王少鈞指出,原本的輔助自駕功能是當駕駛人上了國道後,車輛只會按照地上的標線一路向前,不會切換車道,也不會自行下匝道。相較下,新的NOA功能在行駛過程中遇到慢車時,會自動變換車道超車,當接近目的地匝道時,也會自行切到外側車道,直到下匝道為止。

另外,特斯拉的神經網路也有了明顯的改進,能夠自主識別紅綠燈的顏色和道路標記、車道上的箭頭等。

特斯拉的自駕技術能夠不斷精進,很大一部分是透過不斷收集駕駛者的資料進行比對與分析,用來改進其自動駕駛軟體和FSD套件。此外,特斯拉台灣行銷部門也表示,NOA透過配備八個攝影機及十二個感應器,來幫助車輛判斷正確路徑以及變換車道的時機。

和特斯拉中規中矩的研究不同,美國史丹佛大學動力設計實驗室的團隊試圖讓自駕車挑戰稍微「離經叛道」一點的做法,他們將一輛1981年的DMC DeLorean改裝成電動車,並加裝了控制系統,讓整輛車從油門、煞車和方向盤控制全部由電腦負責,之後進行甩尾測試。

結果顯示,人類車手需要透過不斷練習累積經驗才能獲得的甩尾過彎能力,對自駕車來說輕而易舉。因為自駕車可從車載電腦和感測器讀取資料,進而達到精準操控,讓許多職業甩尾賽車手都不得不甘拜下風。

相較於前兩者不斷在自駕功能上求突破,日本豐田(Toyota)則以「心的對話」作為發展重點,研究出導入AI虛擬助理的電動自駕概念車「Concept-i」。舉例來說,假設周末天氣不錯,想出去走走卻不知道上哪好,AI助理就會推薦車主適合兜風的路段、幫忙訂附近知名的餐廳,甚至介紹可看美麗夜景的景點等,十分貼心。

豐田表示,車子會透過搭載的AI助理去記錄、分析進而了解駕駛人的喜好,最後變成駕駛人最好的夥伴、真正的「愛車」,不會輕易被更新、更炫的車款所取代。

在自駕車市場上,台灣也沒缺席。由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補助,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串聯產業打造的MIT自駕電動小型巴士WinBus,正計畫在2年內量產、力拚輸出海外。車輛中心指出,在自駕車最關鍵的辨識定位上,WinBus擁有更勝特斯拉的三種定位系統,可配合地形地貌來選擇,達到最佳的辨識定位效果,確保行車安全。除了影像辨識測距外,還可透過車與車之間的通訊以及車與路邊設施的通訊進行辨識。

綜觀2019年的自駕車發展,在強化自主性、拓展額外應用、智慧化貼近車主需求等方面,都有長足進步,也令人期待今年將能看到哪些創新。

經美國史丹佛大學動力設計實驗室團隊改裝的電動自駕車,可輕鬆做到難度極高的甩尾動作。   圖:截取自史丹佛大學網站

日本豐田(Toyota)研發出導入AI虛擬助理的電動自駕概念車「Concept-i」。   圖:截取自豐田官網

由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補助,車輛研究測試中心串聯產業打造的MIT自駕電動小型巴士WinBus,正計畫在2年內量產。   圖:ARTC 車輛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