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國民黨立法委員曾銘宗質詢,質詢時問到ECFA在取消之後,對台灣貿易的影響,經濟部長沈榮津說明已經有請貿易局、工業局做相關評估,對我國外貿影響約5%,且主要以石化產品為主。經濟部提到去年適用ECFA的貿易金額約236億美元,去年我國對外貿易總額約6222億美元,出口金額約3359億美元,進口金額約2863億美元。也就是說,對中國ECFA有關的貿易額,佔我們的貿易總額約3.79%,如果對比出口則是7%左右。

中國目前受到美中貿易戰打擊,經濟成長下滑,今年第二季經濟成長6.2%,平了2009年第一季金融海嘯當時的水準,創下30年來新低紀錄。中國會不會對台灣取消ECFA早收清單的關稅優惠,本身不是台灣單方面能決定的,因為習近平主席已經定調台灣與中國政治談判,要立基於一國兩制的基礎,但撇開政治問題不談,光是中國經濟急速下滑,如果要廢除關稅優惠,那我們這些出口中國的工業產品,價格自然會提高,受害的是中國產業與中國消費者。

在ECFA早收清單裡面,最大金額項目是石化業,但台灣石化業出口產品,以2017年的資料來看,主要是橡膠與塑膠製品以及石油煉製的礦產品,橡膠與塑膠佔我國出口金額7.2%兩者相加總則約10.5%。而對中國與香港的出口,佔整體石化業產品的30.9%,第二名是東南亞國協國家,約佔30.4%左右。這些產品在出口到中國或東南亞國家,都是用在當地製造業當原料再製作成零售商品,換言之,台灣對中國石化出口,是台灣總出口的十分之一裡面的三成,只有3%左右。但這是中國及東南亞國家賴以生存的出口產業的原料,所以,即便取消ECFA優惠,受損的也是中國的製造業。這恐怕中國政府比我們還緊張吧,曾銘宗委員的功課顯然做的不夠。

另外,中國石化業過度投資,從2016年不到400億元人民幣的資本支出,到2017年翻倍到超過800億元人民幣,到2018年接近1100億元人民幣,因為過度投資且中國業者對石化業防治污染根本不力,嚴重污染環境導致爆發民怨,所以中國政府只好限制這些石化業的產量,也避免一些難以出口的產品,例如乙烯儲存和運送都要在零下140 度左右,因產能過剩而價格崩盤,這是中國內部石化產業發展失衡的問題,自然很難擺脫距離較近的台灣石化業者競爭。

另外,東南亞國協國家近年來發展逐步增溫,多國都在印尼與越南蓋石化廠,這才是台灣石化業要積極拓展的市場,前述數據就說明,東南亞國協國家佔比已到30.4%,只少中國0.5%,而東南亞市場還在持續成長當中。一個好的政策規劃,應該是把產業帶向成長快速的市場才對,怎麼會想鎖在已經衰退的中國市場呢?曾銘宗委員的一席質詢表現,其實就是國民黨長期以來眼光只有中國,無法看向世界的結果,奉勸國民黨立委們好好做功課再來質詢,免得破功露出無知的本質。

文/錢永旺(大學經濟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