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爆炸時代,社會亂象也多,如何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成為現代人每天必修的課題,新頭殼特別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合作,推出三個專欄,由臨床心理師們執筆,為讀者們提供一塊心靈沉澱的園地,三個專欄刊出的時間分別為: 《愛情紅綠燈》: 每月 3, 13, 23 日刊出 《親情芬多精》: 每月 6, 16, 26 日刊出 《職場多巴胺》: 每月 9, 19, 29 日刊出

在華人文化中,中元祭祖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商家趁此一波大賺一筆、好兄弟趁此一波大吃一頓,許多家戶認真、正經的準備祭拜儀式。在八歲的劉小弟家中,神明桌前,劉小弟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要拜祖先?太麻煩了,這麼浪費時間!」瞬間,阿公垮了臉色,阿祖複誦著童言無忌,阿嬤趕緊拿香塞入劉小弟手中,在凍結的氣氛中,也算完成了祭祖儀式。

如果你在現場,你會想做甚麼?或是提出甚麼問題呢?

如果我在現場,我想,我會有一個好奇:「這個八歲的孩子了解甚麼是祭祖嗎?又是甚麼讓這個八歲的孩子說出這句話呢?」

在華人文化裡,你我都習慣有拿香、祭祖的這個部分,但同時,劉小弟的問題也引發我進一步的思考:「是啊!曾經是誰讓我們知道、了解祭祖的原因呢?」

只是,往往在我們理解之前,凍凝的空氣和文化的慣性,早就引著大人們往問題解決的方向去--童言無忌、趕緊完成祭祖,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在教養中,你希望文化扮演甚麼角色呢?

你我都是在文化河流中的一份子,依著文化而來到這個世界、成長,也依著文化培育著下一代,傳遞文化。世界地球村的概念,也使得文化間的交流變得便利、快速。我想提出一個問題:「在你給孩子的教養中,有放入『文化』這個元素嗎?你又希望『文化』在教養中,扮演甚麼樣的角色呢?」

不同的家庭,相信會有屬於自己的答案。無論你的答案是甚麼,也無關對錯,當孩子提出問題時,身為父母或家長的你我,希望能留出一個理解的空間,問問孩子:「是甚麼讓你這樣想呢?」同時,也可以在心裡問問自己:「我希望引導孩子認識甚麼呢?」

作者 : 劉彥君/慈恩心理治療所 臨床心理師

(本專欄由新頭殼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合作)

劉彥君臨床心理師。   圖:劉彥君/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