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John Bolton)16日參加「全國保守主義」大會(National Conservatism Conference)時表示,美中之爭具有「文明衝突論」的色彩。

博爾頓16日在「全國保守主義」大會接受保守派智庫企業研究所( the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AEI)總裁德姆斯(Chris DeMuth)訪談。德姆斯說,冷戰是美蘇兩極長達數代之久的競爭,如今許多人相信我們正處於一個類似的狀態,美中也發生兩極競爭,他認為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比任何人都預先看到這個問題,並且採取行動。他問博爾頓,是否認為美中之爭也會維持數代之久?是否會與冷戰有所不同?美國在這場新的霸權之爭應該採取何種新的外交政策?

博爾頓回答說,在冷戰甫告終結時,1990年代初期自由派主張「歷史終結論」(the End of Histroy),宣告一切都已結束,美國贏了,華盛頓共識、民主、開放市場成為主流,一切都很美好;保守派則有三種不同的看法:保守派則有三種不同的見解:(1)回到孤立主義的傳統;(2)在全球各地發動「威爾遜式的十字軍」(Wilsonian crusade),扶持民主陣營;(3)追求美國國家利益。博爾頓將自己歸類為最後這一派。

博爾頓接著說,與中國之間的問題,老實說具有杭廷頓(Samuel P. Huntington)的「文明衝突論」(clash of civilizations)色彩。中國的一些行動非常具有敵意,在東海與南海的軍事行動咄咄逼人,又積極發展核武與導彈,並建立大海軍。此外又有重商主義的經濟政策。在這些問題上,川普乃與中國爭鋒相對。他表示,在場沒有人會反對軍事力量與武力投射的能力奠基在經濟實力上,當一個國家濫用國際貿易的規則牟取一己之私,特別是占美國的便宜時,就該被制止。

「文明衝突論」是美國學者杭亭頓在1993年於《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季刊所發表的見解。他推測在後冷戰時期意識形態之爭不再會成為導致大國對立的原因,取而代之的將是不同文明之間所產生的扞格。1996年,杭亭頓將這篇專論發展成一本書。杭氏提出這個概念之初,各國學者大多不以為然。然而「911攻擊事件」之後,這個概念開始受到重視。

博爾頓本週提起這套理論,是繼今年4月29日美國國務院政策規劃主任史金納(Kiron Skinner)於美國智庫「新美國」(New America)主張美蘇之爭只是白種人內部事務,而美中之間則是意識形態與文明之爭後,美國外交高層第二次使用「文明衝突論」的概念。值得注意的是,冷戰初期發展出「圍堵政策」的肯楠(George Kennan)就是美國國務院政策規劃主任。「文明衝突論」一再被美國外交高層引用,是否會影響美國外交政策,有必要密切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