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爆炸時代,社會亂象也多,如何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成為現代人每天必修的課題,新頭殼特別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合作,推出三個專欄,由臨床心理師們執筆,為讀者們提供一塊心靈沉澱的園地,三個專欄刊出的時間分別為: 《愛情紅綠燈》: 每月 3, 13, 23 日刊出 《親情芬多精》: 每月 6, 16, 26 日刊出 《職場多巴胺》: 每月 9, 19, 29 日刊出

「你是你,我是我」,聽起來似乎很冷淡和自私,但有時候在關係中,清楚的區分「哪些情緒是我的,哪些情緒是對方的」對相處及溝通反而是有所幫助的。

治療室中,美美一臉委屈的和我說著「我也不是故意要主動提分手的,只是因為聽見他罵我的話,讓我一時氣憤,所以就覺得大不了分手,但其實我不想分手阿」

經過一小段的談話後,美美發現聽見對方罵自己的話,比起憤怒、生氣,真正的情緒是難過、受傷,也就是說,美美所經驗到的生氣似乎是對方把自己的情緒「生氣」原封不動的丟向美美,而美美收下後以為是自己的情緒,而做出了一個「生氣」的反應,但經過思考後,了解到真正屬於自己的情緒是「難過」,以及如果再重來美美當下會說的話會是「你這樣說讓我覺得很受傷」,而不是直接以「分手」回應對方。

或是,有時候出現相反的情形,對方的話語沒有要傳達這個情緒,而是我們自己本身所產生的,卻誤以為是對方給我們的,反而被引發更多的憤怒、不滿和難過,例如當對方說「你這樣處理事情很奇怪」,對方可能只是想傳達對我們處理方式的困惑或不認同,但若我們本身對於批評較為敏感,不免立即聯想到「被嫌棄、被否定」,進而產生較為強烈的情緒,但這其實是自己所產生的,對方沒有想嫌棄或否定我們「這個人」,所以,當我們可以試著分清楚時,就可以較不被過多的情緒影響彼此間的溝通。

當然,這樣的覺察和練習是很不容易的,因為很多時候情緒是會交織以及同時存在的,以及最重要的,在吵架的當下我們較容易被情緒沖昏頭,而無法回應較不具傷害性及建設性的句子。

不過,我們還是可以試著練習,在與另外一伴發生爭執,感受到自己出現許多強烈和混亂的情緒時,在說出較具情緒、傷害性的字眼前,可以先深呼吸一下,然後試著區分一下這些情緒當中哪一個是對方丟過來的,而屬於自己真正的情緒為何,在根據當下自己真實的情緒做出反應,相信經由一次又一次的練習,情緒覺察度增加後,與另一伴的溝通亦會更加順利。

臨床心理師李妍荻。   圖:李妍荻/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