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爆炸時代,社會亂象也多,如何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成為現代人每天必修的課題,新頭殼特別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合作,推出三個專欄,由臨床心理師們執筆,為讀者們提供一塊心靈沉澱的園地,三個專欄刊出的時間分別為: 《愛情紅綠燈》: 每月 3, 13, 23 日刊出 《親情芬多精》: 每月 6, 16, 26 日刊出 《職場多巴胺》: 每月 9, 19, 29 日刊出
在《新頭殼》總編的盛情邀請下,筆者綜觀臨床經歷與書本理論,將心理師的看見,與各位愛情紅綠燈的讀者分享。我認為,每一個單獨的個體「我」,在逐漸成熟的過程中,都會尋覓生命中所缺少的另一半。並且,在經歷愛情中三個重要元素:激情、親密和承諾的和諧運作後,終將「我(ME)」變成了「我們(WE)」。
年少時的愛情,是由激情所觸發。那時的「我」意識強烈,生活負擔不大,驕傲、任性與犯錯的本錢都多。兩個自由奔放的「我」,受到生理、社會等各方刺激,日月與時俱進地不斷改變。「我」卻願意停下腳步、衝撞彼此的菱角,真誠無畏的合一成「我們」。「我」與差異甚大的另一半,前所未有的契合是如此刻骨銘心,吸引著「我」願意為「我們」付出、改變。故而,會有牆頭馬上遙相會的短暫接觸,一見知君即斷腸的戲劇性發展。
時光芿苒,青春正盛的「我」,終將成為盛夏青年的「我」。兩個「我」能否互相滋養、共同茁壯,考驗了「我們」的延續。兩個「我」中,誰先被滿足,是否總有一個「我」是給予最多,「我」與「我們」各有主張。少時不知蘭因絮果的惋惜,此刻算是漸漸明白了。
這段時間愛情的課題,除了將個體「我」照顧好外,同時要找到讓「我們」雙贏的生活方式;亦或是隨著時光流轉,「我」願意持續陪伴引領,「我」也珍惜「我們」有心共好的默契。激情、親密與承諾,隨之達到平衡。
蜜雪兒歐巴馬說:「讓我開心,不是我的伴侶的責任,我們彼此都要讓對方開心。」筆者非常贊成,如果「我」已經準備好,把充實自己作為單獨的責任;「我」也了解在滿足對方時,大方正視彼此的差異,欣賞不完美,仍相守扶持。「我們」就能終其一生的相愛,典藏獨一無二,屬於「我」的「我們」。
作者:張瓊文 臨床心理師
(本專欄由新頭殼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共同合作)
張瓊文臨床心理師 圖:張瓊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