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長林佳龍發起成立的光合基金會首場「有光講座」,昨(31)日請到《我們與惡的距離》導演林君陽與北捷殺人犯鄭捷致豪律師對談。林佳龍本人亦到場。他說:每個人都希望站在正義的一方,但在加害者與被害者間,有著長期累積的社會連帶責任應該被反思,相信「有光講座」是好的開始,互相將光點連結,一起讓社會更美好。

台中市光合教育基金會首場講座由公視前總經理馮賢賢主持人表示,「與惡」這部劇的準備過程中,編劇有兩年多的時間在做田野調查,以長時間的心血成果編織故事,在台灣一般電視台,較少機會給予這樣的時間,感謝文化部的支持。

林君陽表示,導演就像「翻譯」的工作,編劇進行很長的田野調查工作,對於律師和新聞工作者的關注共乘,也讓「翻譯」過程更加踏實。他表示,在導演這部戲的過程中,「罪與罰」以及加、被害人甚至家屬背後的故事,在媒體呈現上經常被「高高舉起輕輕放下」,還有高度的探討空間。

主持人馮賢賢說,劇中律師王赦的角色有很濃黃致豪的影子,靈感來源是黃致豪為鄭捷辯論過程中的觀察。黃致豪表示,自己的人生繞了很多曲折遠路才回來擔任律師的角色,是基於一個最重要的原則,代表司法的角色提供給所有人同樣的保護。 

黃致豪提到,自己一樣是四口之家的爸爸,看著事件檔案過程,要慢慢從崩潰狀態拉回到必須為「對面」的角色來辯護,是一件相當不容易的事情,也要依靠自己的心理學背景來協助。  

黃致豪提到大家應該思考的是,什麼樣的因素讓一個21歲的年輕人(鄭捷)走上這條路,心裡有個巨大的問號壟罩在辯護的過程中,但是自己也會私心希望有千分之一的機會,能夠試著找到答案或注意答案,降低下一次事件發生的機會,減少下一個無辜受害者。在這次的鄭捷事件中,卻還沒有人得到答案,這與有沒有死刑是完全兩個問題。

黃致豪說,社會中的創作者、教育者及媒體從業人員,有相當充足的力量影響社會,但能夠透過這部劇及媒體的影響力,當大家發現「理所當然」的事不再「理所當然」,不再「深信不疑」,能夠開始問問題就是一個好的轉機。

對於有觀眾詢問黃致豪,家人會否對於爭議的辯護對象是否會有不同聲音,他也笑稱不會像劇裡的王赦需要喝大量高粱酒才敢跟丈人講話,不過會基於想保護家人的心理,盡量在敏感時機避免與家人一同出現在公共場合,盼保護家人,不會遭遇到另眼相待的處境。

林佳龍也分享,不管是現在部長任內或是過去擔任立委期間,對於748號解釋施行法、肇事逃逸法案的修法及犯罪被害人保護法,每個人都希望站在正義的一方,但在加害者與被害者間,有著長期累積的社會連帶責任應該被反思。他也強調「逝者已矣、來者可追」,特別是在法制上,台灣社會還有許多深層的環境因素,存在著很大的探討空間,相信「有光講座」是好的開始,互相將光點連結,一起讓社會更美好。

 

光合基金會首場講座。   光合基金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