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保總額去年突破七千億大關,達7140億元,近年來總額雖持續增加,但健保收入成長卻不及花費速度,讓前年健保首度出現短絀98億元,去年更是負257億,因此各界就傳出「健保快面臨破產」的問題,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新頭殼》邀請到健保署李伯璋為我們逐一解答。

收入難趕上支出 健保會破產嗎?

李伯璋指出, 目前健保有所謂的「收支連動機制」,即是每年由衛福會全民健保會的付費者代表及醫療提供者進行次年度計醫療支出的額度,並以健保安全準備基金、健保收費為考量,目的是希望保險費收入與醫療支出之間維持動態的平衡,而當支出大於收入時,健保安全準備基金就會彌補其間的差距,截今年2月底止,安全準備基金還有結餘2145億來看,折合給付尚有4 .05個月,超過法定1至3個月的規定。

根據健保會的財務預估,預計到民國111年安全準備基金就會用磬,屆時政府就必須根據民眾及醫界的感受來做一個改變,也就是調整保費,因此從健保法所訂的收支連動機制、安全準備基金、調整保費如此層層遞進的制度下,健保是不會破產的。

健保先從「節流」做起 但不變的是尊重專業

李伯璋提到,開源就是調整保費,但在不調整保費的狀況下,從節流開始做起才是更重要的,但節流不是盲目的,而是要用對方法,且秉持尊重醫師專業的理念,讓其政府、醫療院所、民眾的三角關係相輔相成。

根據健保署統計,近年來健保支出醫院進行電腦斷層(CT)、磁振造影(MRI)等檢驗費用,都有逐年上升趨勢,李伯璋以此舉例,假設今天一位病人去甲醫院做電腦斷層,隔天覺得不適又去乙醫院就醫,此時乙醫院的醫師就可以查看雲端醫療資訊系統的影像資料,如果認為甲醫院做得不清楚,就可以重做電腦斷層檢查,這就是「尊重專業」。

不過,乙醫院的醫師若覺得甲醫院的檢查已相當完整,就可以向病人描述狀況,不僅省下一筆錢,病人也可以減少輻射線的曝露,也就是說政府推出的雲端醫療資訊,醫師經過查閱,透過專業的分析去診斷病人,在合理的狀況下健保署予以尊重,透過這樣的配合,減少醫療資源浪費,也讓病患得到更正確的醫療知識。

另外,健保署不僅推出雲端醫療資訊之外,也致力推動分級醫療,李伯璋說,如果一般民眾身體微恙,無法藉由自我保健改善時,也要先找可靠的家醫科醫師判斷,不需立刻去大醫院,很多基層醫療的醫師是大醫院訓練出來主治醫師,能力不遜醫學中心的醫師,如此也能節省醫療資源浪費。

走到最後階段 健保費用是否會調整?

對於健保財務狀況,李伯璋坦言,他自上任以來除了推動分級醫療、雲端醫療資訊系統等節流措施,也一直想讓總額更完整,總額一高才能給醫師給付點數高,不會讓醫界覺得盲目、血汗,也能提升病患醫療品質,不會讓一般醫生為了衝看病的數量,不僅搞垮身體沒得到回報,醫療品質也跟著低落。只是,總額增加就是要調整保費,而健保署依現在的財務狀況評估,到了111年政府勢必要面臨調整健保費的抉擇。

李伯璋也呼籲醫界,不要佔健保便宜,隨便申報點數,他舉例,有些醫院補卡率1點多%,但有些醫院補卡60幾%,一看就會抓到,到時候那些錢還是要吐回來健保總額,打擊犯罪,人人有責,健保真的沒有那麼多本錢給大家揮霍。

李伯璋說,這個健保是專屬台灣人的,攸關兩千三百萬人民的權益,這其中包含健保署政策、醫療院所配合實施、民眾的醫療認知,就看你站在哪一個角度來看,以他擔任健保署長的心態來說,期許的就是讓醫界人員擁有快樂合作的環境,也讓病患擁有高度看診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