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6)日環團召開記者會表示,環保署空汙數據缺失達4萬多筆,是試圖美化數值,對此環保署表示,本來每年由於儀器的例行檢查,就會造成2萬筆左右的缺值,而其他則是因為儀器老舊、跳電等原因,而有部分的缺值則是因為濃度過低而不列入計算。
環保署監資處副處長王嶽斌說明,美國、歐盟、日本等先進國家均就空氣品質監測數據統計分析代表性訂定監測數據完整性比例,分別為75%、69%(1年365日中有250日有效日)、90%,我國參照美國標準75%。而環保署數據顯示,2017、2018年度PM2.5數據完整率,可用率已達98.05%、97.88%,遠達標準。
環保署副署長蔡鴻德也說,環團可能有些誤解,其實監測數據第一時間傳出去大家都能夠看到,但儀器也會老化,或是標準偏移,要調整才能恢復正常,且環保署將監測與空氣保護分設兩個部門,就是要保障監測的獨立性,該保留的數值一定都在。
王嶽斌也說,對於儀器老舊部分,在今年底時,測量PM2.5的儀器都會汰換,而明年則是汰換其他的氣狀汙染物,而pm10儀器則在去年年底汰換希望可改善監測問題。
環保署也表示,環團以林口站、橋頭測站整個月PM2.5數據遭人工檢核為無效質疑美化數據,實際上環保署在更換儀器之後,測出濃度反而上升,因此沒有美化數據的問題,若是不汰換儀器沿用舊的資料反而才是美化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