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爆炸時代,社會亂象也多,如何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成為現代人每天必修的課題,新頭殼特別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合作,推出三個專欄,由臨床心理師們執筆,為讀者們提供一塊心靈沉澱的園地,三個專欄刊出的時間分別為: 《愛情紅綠燈》: 每月 3, 13, 23 日刊出 《親情芬多精》: 每月 6, 16, 26 日刊出 《職場多巴胺》: 每月 9, 19, 29 日刊出

遊戲兒童發展歷程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在資訊爆炸、3C產品不斷推陳出新的現在,當5歲孩子使用3C的熟練度更甚50歲的成人時,如何幫孩子挑選適合其年齡的玩具,讓孩子透過遊戲學習、成長,是很多忙碌的家長們和疼孫的祖父母們不可不知的事。

早療工作場域中,很常遇到照顧者詢問『這個年紀的孩子都玩些什麼?』、『給孩子看手機到底好不好?』、『別的孩子有興趣的玩具,他不玩這樣正常嗎?』其實,遊戲能力與發展有密切的關係,玩玩具(遊戲)的能力,跟發展一樣,每個孩子各階段的發展順序不變,卻有快有慢。因此,掌握發展的關鍵,家長將更有信心幫孩子把關/挑選適合其年齡的玩具(遊戲)。

孩子遊戲的能力與其動作發展、認知發展、語言發展及社會情緒發展均有密切的關係。我在衡鑑報告中針對社會情緒發展的親職建議,很常提到「跟隨孩子的興趣引導,並以好玩、生動的方式融入孩子正在做的活動中,例如:角色扮演、扮家家酒等遊戲內容,增加遊戲經驗」。以下就著名發展心理學家皮亞傑(Piaget)提出的認知發展理論,加上照顧者在孩子玩遊戲的當下可如何提供學習機會之小撇步:

1.感覺動作期(0-2歲):這時期的孩子著重在動作的發展。孩子靠著重複觸碰等簡單的動作讓玩具發出聲響或光亮。遊戲類型以玩具的功能性為主。

2.前運思期(2-7歲):這時期的孩子透過模仿、學習開始使用語言及符號進行一些假裝、想像的遊戲內容。是培養想像力、創造力的重要階段。可透過閱讀繪本、優質卡通來學習,並在遊戲中加入生活常識、輪流及合作等概念。

3.具體運思期(7-11歲):這時期的孩子更有邏輯性,能根據具體經驗思考並理解遊戲所需遵循的規則性,像是:躲避球、捉迷藏、木頭人…等遊戲。

4.形式運思期(11歲以上):這時期具有類推及抽象推理能力,開始進行較高階的問題解決(例如:遊戲戰略分析)。

除根據上述發展歷程挑選適合孩子的遊戲及玩具外,不管哪個階段照顧者都要先成為孩子的玩伴喲!

作者:許芳綺 臨床心理師/台北慈濟復健科 兒童復健中心

(本專欄由新頭殼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共同合作)

許芳綺臨床心理師   圖:許芳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