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爆炸時代,社會亂象也多,如何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成為現代人每天必修的課題,新頭殼特別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合作,推出三個專欄,由臨床心理師們執筆,為讀者們提供一塊心靈沉澱的園地,三個專欄刊出的時間分別為: 《愛情紅綠燈》: 每月 3, 13, 23 日刊出 《親情芬多精》: 每月 6, 16, 26 日刊出 《職場多巴胺》: 每月 9, 19, 29 日刊出
農曆春節有一個貼春聯的習俗,其中,常會在冰箱門上貼一個「滿」字,代表「吃不窮」。但是每逢春節,打開冰箱,面對映入眼簾的畫面,各人的心情卻不一定都是大大的滿足感!
蜜姨的春節冰箱大作戰,常上演的一幕是這樣的:
蜜姨努力在春節前和老伴消化完冰箱內的即期品,然後努力在女兒返家前,讓冰箱滿載各式生鮮蔬果和滷菜。女兒返家安頓好後的首件要物,便是突檢蜜姨的冰箱與儲物櫃,凡是即期品或過期品都只有放往垃圾筒的下場,而蜜姨總是在旁不斷重複碎念著:「都還是可以吃的東西,不要浪費」、「我也有買新鮮的東西回來,你不要擔心」,像是給女兒停不下的清倉身影的旁白。
明爭營養和健康,暗表掛心和孝心
主持人陶晶瑩在春節播出的訪談節目中也分享了自己和母親的冰箱戰爭,每每打開放滿各式塑膠袋的冰箱,雖然知道裡面應該是食物,卻不能確定食物是否新鮮,也不確定食用是否健康。
不少子女可能也跟蜜姨的小女兒一樣:「既然長輩捨不得淘汰,那就我來做吧!」,至少可以確保爸媽不會吃到不好的東西,或是自己可以放入較好的食材。這是子女表達孝心與對父母身體健康的關心的方式。
父母對子女的愛,展現在滿載的冰箱中,也展現在包容子女清冰箱的時候
實際上來說,冰箱內的食物肯定是短時間內消化不完的。很多時候,「滿」代表的是父母對於能夠給予子女「不虞匱乏」的心情,相對的,蜜姨的碎念可能也不完全是捨不得食材被丟棄,而是想要「給孩子些甚麼好的」的心情可能被放到次要位置去了。
子女對父母的愛,可以展現在支持父母的心情
當父母在漸漸年老之後,想為子女付出的心雖然沒有改變,但卻不一定能做到像年輕時候那樣的表現了。時移境遷,當子女長成、有能力為父母付出的時候,雖然不一定要順應父母的習慣,卻可以多加回應父母的心情。
農曆春節有一個貼春聯的習俗,其中,常會在冰箱門上貼一個「滿」字,代表食物放好放滿,也是親子間對彼此的愛的添好添滿。
作者 : 劉彥君/臨床心理師
(本專欄由新頭殼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合作)
劉彥君,臨床心理師。 圖:劉彥君/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