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在1979年1月的橋頭事件,是戒嚴令下第一次的示威遊行。 它改變一個政治家族的命運,它凝聚一群黨外人士的集體意志, 它推進一個國家的民主步伐。 橋頭因而成為自由的灘頭堡,高雄更是台灣民主的聖地。 今年是橋頭事件40週年紀念,也是高雄政壇面臨民主政治的另一種變動,此刻民進黨要反省什麼呢?讓我們回頭來看看,在高雄最接地氣的民主前輩,一個大時代的故事--台灣第一位黨外縣長余登發,重新回顧審視台灣追求民主的初心以及這當中的艱困過程,尤其是余登發一生對台灣土地及人民至情至義的付出。 這次由八卦寮文教基金會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編撰了「橋頭事件40週年」紀念專書,除了回顧大時代的意義,也希望橋頭事件永不再發生。本書獲得財團法人八卦寮文教基金會授權獨家刊出,以饗讀者。本書於2019年1月出刊。

1980年年底,中央民意代表增額立委及國代選舉恢復。三名美麗島受難人家屬參選,黃信介的弟弟黃天福參選台北市立法委員、姚嘉文的妻子周清玉參選台北市國大代表、張俊宏的妻子許榮淑參選立法委員,他們以「延續黨外香火」、「走那沒走完的路」、「追隨前輩腳步」為訴求,都高票當選。

這次選舉結果,三位美麗島受刑人家屬都當選了,周清玉以十五萬三千六百多票,第一高票當選台北市國大代表;許榮淑以七萬九千三百多票當選,當選台中縣市、彰化縣、南投縣立委;黃天福和康寧祥雙雙在台北市當選立委。

全國各地黨外候選人都以「延續黨外香火」、「追隨前輩腳步」、「延續黨外命脈」為訴求。為美麗島事件奔走組成律師團的張德銘,在桃竹苗當選立委。人民用選票力挺黨外人士,判決美麗島無罪。

「受苦難、救台灣」的方素敏旋風

1983年,林義雄妻子方素敏從美返台,以「受苦難、救台灣」形象,製作「把林義雄還給台灣」,在文宣上刊登林義雄在軍事法庭的辯護詞,強調林義雄是宜蘭選出最優秀的省議員,林義雄是無罪的。在宜蘭縣、基隆市、台北縣捲起方素敏旋風,以第一高票當選立法委員,台灣人民再一次以選票平反美麗島事件。

1981年起,新生代勇於接棒,這群美麗島辯護律師紛紛步入選舉。1981年2月尤清律師要參選監察委員,在投票的前一天,余登發老縣長交代媳婦余陳月瑛一定要投給黨外的尤清,不要受到金錢的利誘。當時的買票行情在六百萬到八百萬之間,可以在台北市買四、五幢房子。同樣不受金錢利誘的還有黨外省議員周滄淵、傅文政、邱連輝、何春木,連同余陳月瑛五人投票的支持,尤清沒花半毛錢,順利當選第一位黨外監察委員。

民主要制衡.制衡靠黨外

1981年底,縣市長與省市議員選舉,人稱「黨外三劍客」的陳水扁、謝長廷、林正杰三人,決定用「制衡」的觀念,提出「黨外、制衡、進步」,「民主要制衡,制衡靠黨外,有黨外才有進步」的標語,他們都高票當選台北市議員。蘇貞昌在屏東縣當選台灣省議員。

1983年,美麗島辯護律師投入立委選舉,張俊雄律師高票當選高雄市立法委員,江鵬堅律師最後喊出:「一屆立委,終身黨外」,高票當選台北市立法委員,最令人驚訝的意外是在台北市選立委的康寧祥,在選舉前,不斷遭到黨外雜誌新生代批判,造成康寧祥卻意外落選了。美麗島辯護律師的當選公職,因而成為黨外的新主流、新希望。

從1980年的林宅血案、1981年的陳文成命案到1984年的江南命案,國民黨用鎮壓與製造政治謀殺血案,不斷的查禁黨外雜誌,羅織政治案件。在民進黨組黨前夕,不斷的逮捕黨外人士,先後逮捕鄭南榕、陳水扁、黃天福、李逸洋、林正杰等反對派人士。

1980年周清玉競選台北市國大代表的「與我同行」文宣。    圖:范巽綠/提供

前左起張德銘、黃余秀鸞、許榮淑、黃天福、周清玉,後排左起林應專、尤清、黃煌雄,攝於中山堂中央民代當選證書發給典禮。   圖:袁嬿嬿/提供

1981年2月8日,美麗島辯護律師尤清(左三),獲得黨外省議員左起周滄淵(左一)、邱連輝(左二)、余陳月瑛(右三)、何春木(右二)、傅文政(右一)5票支持,當選監察委員。   圖:邱萬興/攝

1983年林義雄律師的妻子方素敏以「受苦難、救台灣」的競選口號,在宜蘭縣、基隆市、台北縣參選立法委員。   圖:周清玉/提供

1981年7月2日,返台探親的陳文成博士被警備總部約談,隔天陳文成被人發現陳屍台大校園內,死因至今真相未明。   圖:陳文成基金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