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4次締約國大會在波蘭的卡托維奇舉行。看守德國(Germanwatch)、歐洲氣候變遷行動聯盟(CAN-Europe)與其他環境研究機構,延續過去十多年來,評估全球主要排放國的「氣候變遷表現指標」(Climate Performance Index)在今天(12月10日)公佈。台灣比去年退步2名,名列第56名,在所有受評鑑的國家中排名倒數第5名。
根據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徐光蓉教授的整理資料顯示:評鑑評估對象是占全球溫室效應氣體總排放量九成以上的57國,依現況、趨勢及2030目標與增溫控制在2℃目標的差距等方向,就「CO2排放量」,「再生能源」與「能源使用」,以及國內與國際氣候變遷政策等評分。去年名列前茅的瑞典(4),摩洛哥(5)與立陶宛(6)仍佔前三名;前年倒數第二名(60)的日本,去年晉升第50,今年再上升為49;而台灣則是以每年下滑2名的速度,今年跌到第56名的「後段班」行列。
徐光蓉指出,「氣候變遷產生的衝擊日趨顯著:日本、歐洲、東亞的熱浪,南非開普敦市因極端乾旱差點斷水,加州、南歐森林大火,阿富汗穀物收成瀕臨崩潰…」、「今年10月IPCC出版「1.5度特別報導」指出,如果人類沒有快速大幅改變,12年內增溫就可能達攝氏1.5度,凸顯氣候變遷問題的急迫」。
徐光蓉表示台灣氣候變遷表現一直是全球後段班,而且逐漸向下滑落的原因是「歷屆政府陸續制定相關政策,但實踐上不僅多半流於空談,欠缺具體作為,甚至因為政府最高層視再生能源為丑角,間接鼓勵行政部門配合打壓,以致能源轉型停滯不動,被過去能力比台灣差的國家不斷超越」。
徐光蓉說,從分析評估數據看出,表現最差的是「再生能源發展趨勢」是倒數第二名、「每人每年排放量與增溫不超過2℃的差距」(倒數第三名);顯示台灣多年來在溫室氣體減量與能源使用的改善不多。「政策評估」部分排名勉強落在「中段班」,徐光蓉解讀「評比結果政策較實際施行狀況優良,顯示新舊政府間對氣候變遷因應的差異:現況與趨勢資料來自IEA最新資料,2016資料。2016年政黨剛輪替,新能源政策才被提出,還沒真正開始施行」、「只有堅持並加速落實民進黨政府的能源轉型的政策,台灣的氣候變遷表現排名才可能向上提升,台灣才可能真正盡到身為地球圈一分子的些許責任,全球才更有可能將增溫控制在攝氏1.5度之內」。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