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法制局研析報告指出,台灣水庫淤積皆超過3成,嚴重影響蓄水功能,建議善用衛星影像監測,找出盜採砂石、傾倒廢棄物等,再通報主管機關處理,且也應儘速收回出租國有林、遏止違法占用

立法院法制局8月提出的「強化水庫集水區管理以減少水庫淤積研析」指出,台灣年平均降雨量約2510公釐,遠高於世界平均的973公釐,卻因日趨劇烈的氣候變遷,造成水資源問題日益嚴重,為穩定供水,全仰賴蓄豐濟枯不可或缺的水庫。

法制局報告引述經濟部水利署資料,全台水庫原總容量28.6億噸,目前有效蓄水量約20.3億噸,其中霧社水庫淤積率69.81%最嚴重,其次是白河水庫61.34%、烏山頭水庫49.22%、南化水庫40.92%、曾文水庫39.37%、石門水庫33.78%以及明德水庫30.17%,水庫淤積皆超過3成,嚴重影響蓄水功能,不利於穩定供水。

如何減少水庫淤積,立法院法制局研究建議,為減少水庫集水區人為干擾,但又礙於既有人力不足,宜善用衛星影像監測,透過比對不同時期的衛星影像,找出地表有變化且疑似違規使用的點位時,如新增建物、盜採砂石、傾倒廢棄物、非法開發等,再通報相關主管機關,派遣查報人員至現地查報及追蹤後續處理情形,善用科技監測掌握土地利用變化,以提升水庫集水區的保育與管理效能。

此外,立法院法制局在研析報告中也建議,儘速收回出租國有林、遏止違法占用、超限利用,並訂定長期治理計畫,以人工方式加速崩塌裸露地復育,增加「綠」覆蓋、增進水源涵養,以減少坡面沖蝕,進而減少泥沙流入水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