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廣播電台》製作推出一系列以轉型正義為主軸的節目--「開放歷史」;透過歷史學者、政治工作者、文史工作者等,以口述的方式,講述威權、白色恐怖時代的感人故事,紀錄台灣人為民主自由奮鬥的經驗與歷史。《新頭殼》取得央廣授權轉載,讓大家進一步了解過去這些鮮為人知的歷史和故事。

這一集節目將繼續介紹318運動或是簡稱太陽花學運。上集從運動為何發生以及時間的流程來談,本週要談空間呈現出來的政治現象、媒體效應以及定位與影響。

318運動主要是圍攻立法院,這也是以往反對運動從來沒有做到過的,所以這是一個「圍城行動」,由於進去議場後,整個空間非常狹隘,加上空調不好,使得很多人陸續退出,但是運動核心人士無法退出,就如同小說家錢鍾書在《圍城》這本書上所形容:「外面人一直想進去,裡面人想出來卻一直無法出來」的情形一樣。而陸續退出的人,在台大社科會集結的屬於社科院派,4月1日又有部分人出來成立「賤民解放區」。而議場內的黃國昌、林飛帆與陳為廷等三人,則成為權力核心,也是整個太陽花學運鎂光燈的焦點。至於議場二樓則是後勤中心,另一方面也負責糾察任務,也就是要進入議場中心,必須經過層層的考核,也引起一些外圍學生以及NGO團體的不滿。這是城內的情況。

至於城外,也就是圍城外面的情況,有醫療通道也有糾察線,還有聚集在濟南路和青島東路的一些團體,像是濟南路的「賤民解放區」以及林森南路八巷。林森南路八巷很偏僻,媒體根本不會照到那裡,少數學生害怕一旦那裡被突破,議場就會被殲滅,於是他們自願聚集在沒有人關注的林森南路八巷,守住這條要道。於是賤民解放區和林森南路八巷就成為活動中最邊緣、也是最有特色的地方。

到了4月8日,媒體人音地大帝因為當時已經宣布要退出議場,學生情緒需要宣洩,因此他就成立了「大腸花垃圾話論壇」,呈現非常歡樂的場景。而上一集談到社科院派在攻佔行政院行動失敗後,能量似乎逐漸消退,但後來他們成立「民主黑潮學生聯盟」採取游擊戰,也發揮極大的效益。另外,在空間外圍的公投盟,則是以蔡丁貴教授為主,因為年紀比較大所以不是運動的主力,但是對學生的幫助很大,不能不記上一筆。

所以在空間方面,就如同清末台北城一樣,城內跟大稻埕和艋舺,合組成台北城,但又各自有其特色,整個318運動不只是以議場為主,包括東島東路、濟南路和中山南路,各自呈現非常多元的現象。這就是空間呈現出來的政治學。

而在媒體方面,基本上這是一場挑戰主流媒體的運動,首先在318當天,陳文成基金會執行長張龍僑很簡單的架設了網路直播,引起很多人觀看。運動開始之後,以台大新聞研究所為主的「新聞e論壇」就開始直播,透過g0v(零時政府)的協助,除了幫忙架設網路外,也整理了許多反黑箱的訴求,向國內及國際發送訊息。另一個是沃草,他們將317當天張慶忠草率通過服貿的情況做成懶人包,3月18日起放在國會無雙網站上,點擊率高達幾十萬。

這些都是新興媒體所發揮的功能。反而是傳統媒體相對而言比較被動,機動性也不強,表現比較突出的是蘋果日報和三立電視台,因為一直在直播,所以還是保持一定能量,反而報紙等傳統媒體,尤其是中天新聞,始終站在反對學運立場,因此在運動期間一直飽受批評,認為他們的報導不公正,在專業性上受到相當大的傷害。

因為318運動長達24天,不可能每天都有幾萬人在現場,而是進進出出,甚至有時因為風雨交加,續守的人頂多只有上百人或是上千人,人數最多是在330凱道遊行當天,聚集了五十萬人,到了410撤退時也有好幾萬人參加,因此人數其實是流動的,但從流動的情況還是可以看出參與人數非常多。

至於參與者成份的分析,按照台北大學社會系副教授陳婉琪的一篇〈誰來「學運」?太陽花學運參與者的基本人口圖象〉,透過田野調查,學生大概佔了56%,其餘不具學生身份的社會人士有44%,而女性佔全部的51.8%。在教育程度方面,93%是專科以上學生,而在職業分佈來看,參與者絕大多數來自服務業,這與服貿最大衝擊到的是服務業有關。至於參與者的訊息管道,主要是來自臉書Facebook,就如上一集提到的,318攻入立法院後,首先就是透過臉書的傳播,所以當天晚上一直到319凌晨,有2-3千的學生和群眾包圍了青島東路,使得警方的驅離行動無法奏效。此外,女性參與非常多,除了女學生之外,還有女教授在裡面也扮演重要角色,教授們從320開始也陸續在濟南路和青島東路舉行演講,分別從法律、經濟、經貿等各種角度,告訴大家為什麼要反服貿,所以這是一場非常知性的公民行動。

至於318運動的影響,可以分為國際和國內兩方面。國際上的影響是美國原本蠢蠢欲動的「去台論」,經過318衝擊後,重新調整其亞太布局,日本也是一樣。對中國大陸來說,318的引爆讓習近平重新思考藉由國民黨和其他團體的中介是否有效,後來也做了全面調整。此外,由於318引發國際矚目,也影響到香港佔中運動以及烏克蘭的運動。

至於對國內的影響方面,首先是國民黨受到全面挫敗,當年年底的九合一選舉大敗,兩年後的總統以及立法委員選舉也失敗,國民黨徹底喪失政權,而民進黨是最大獲益者,兩年後全面執政。另一方面是公民力量的形成,包括:經濟民主連合、黑島青、島國前進、民主鬥陣、民主黑潮學生聯盟、臺左維新、割闌尾計畫、賤民解放區…等種種社運團體成立,以及後來時代力量與社民黨的成立都與318運動的成功有關。

至於要如何定位太陽花學運,我覺得它就像1871年法國「巴黎公社」以及1968年「五月風暴」,簡單來說就是整個運動是以公民的形式呈現,各種光譜由左到右、由統到獨的NGO團體或是公民力量,都可以在此發聲,而這樣的力量也呈現台灣的民主已經進入全新的階段。

本文經中央廣播電台授權轉載

整個運動是以公民的形式呈現,各種光譜由左到右、由統到獨的NGO團體或是公民力量,都可以在此發聲,而這樣的力量也呈現台灣的民主已經進入全新的階段。   圖:晏山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