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校長遴選已進入倒數階段,台大校務會議將在23日(本周日)進行校務會會議推薦投票,遴選委員會將於107年1月5日針對校務會議推薦的校長候選人進行投票,選出新任校長。臺大學生會今天 (19日)晚上在第一學生活動中心怡仁堂舉行「校長,給問嗎?」候選人座談,八位候選人第一次同台,發表治校理念與回應學生校務提問。其中八位台大校長候選人中,中研院士管中閔、王梵森承諾,未來擔任台大大校長,支持校務基金的投資從高污染、高碳排的產業撤資;克盡大學的社會責任。

台大學生會從校長候選人進入治校理念說明會後,在台大官網增闢了「校長,給問嗎?」網頁,並透過網路提問方式,更進一步了解校長候選人對治校、性別、語文測驗、大學社會責任等議題的看法外,並推動台大學生網路投票,透過投票結果作為學生代表在校務會議投票的依據外;台大學生會對於台大應承擔社會責任特別關注,也因此對於「台大現有17億元校務基金,有高達15%,約2.6億資金投資在高污染、高碳排等不利環境永續的化石燃料相關產業,當中包括了近期受爭議的亞泥、台塑等企業,形同是在挹注資金破壞世代正義與環境。」

管中閔認為,當石化產業外移之勢已經形成,臺大尤應善盡社會責任,將此納入校務基金分配使用之考量因素。王

汎森則表示,校務基金之運用,不但要追求永續台大,在經營理念亦應融入永續地球概念,表現台大人關懷人類的情懷。如果目前石化產業無法改善其生產方式,融入循環經濟的運作模式,是應該降低其投資金額。但是消極的撤資或是阻擋並不是解決問題的良好思考模式,因此本校也應該積極結合不同專業投入促成石化產業發展為環境友善與符合循環經濟標準的產業,讓經濟與環境生態可以相輔相成。

而中研院副院長周美吟認為,環境友善,永續經營是人類重要的課題。臺大當然負有推動社會永續發展的重大責任。她同意重新評估校務基金的投放原則,另外,更要結合校內各系所的專長,主動地對環境永續經營的需求,找到積極可執行的做法。

陳銘憲表示,同意校務基金之使用應考量永續發展與台大的社會責任。然而,對於財務投資是否該排除投資特定產業,應審慎評估目前所有之投資標的,且彙集各領域專家意見再進行整體性判斷,故需再研判。

陳弱水指出,會注意了解這個問題。一般來說,對特定或特定形態公司撤出投資,多和人道、人權問題有關,或涉及重大的健康問題,如煙草公司。高排碳業是否適合比照,需要再深入探討。

吳誠文強調,對於“臺大將校務基金投入於化石燃料或高污然、高碳排放產業”並不清楚,尚無法評斷其實際影響範圍與程度。我個人認同永續發展之重要性,也鼓勵臺大師生從事研究時把永續發展列入考量。

吳瑞北認為,化石燃料廠是否就是高污染及高碳排產業應確認,台大撤資仍無影響,收效有限。理由是,德國等先進國仍持續投入石化業,台灣環保署堪稱全球最嚴,宜先進一步索取環保署資料,了解成因。他建議,推動碳零淨排校園運動,大家都該努力,將來本系學生擔任廠的領導人,可以改善,收效才大。

張慶瑞坦言,台大之校務基金以永續經營為目標,投資標的均由專業投資人員依專業判斷定期評估檢討,目前為止績效良好。過去投資準則以安全與績效為考量原則,未來可請校務基金投資委員增加「社會正義」的原則作為投資時的參考因素,例如有關高汙染與高碳排之投資,可考慮依照校園碳中和理想之高標準訂下規範,做全校之碳交換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