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層經貿會談於 10 日至 11 日在瑞士日內瓦舉行,這是美國總統川普本次上任後,中美雙方經貿代表首次面對面交鋒;雖然中美雙方皆對外釋出「會談有共識、取得進展」的正面訊號,實際細節卻語焉不詳,讓外界對其協議效益抱持高度懷疑。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與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貿易代表葛里爾(Jamieson Greer)率團出席會談,雙方一致同意建立新的經貿磋商機制,並承諾將盡快敲定相關細節,並預計於今(12)日發布聯合聲明。

據《新華社》報導,何立峰在中方記者會上強調,會談「坦誠、深入且具建設性」,並稱此次對話邁出了解決中美分歧的「重要一步」。但根據《路透社》報導,雙方在會後均未提及具體減稅措施,也未正面回應關稅是否會下調,目前美國對中貨品課徵高達 145% 的關稅,中方則對美貨品徵收 125% 稅率,兩國貿易實質近乎停擺。
反觀美方高層則選擇刻意淡化談判內容,僅表示會議「具建設性」、「有實質進展」,但不願接受媒體提問,更未公布任何協議細節,引發外界對「宣布協議」是否只是政治表態的質疑。
中國政治評論員蔡慎坤則在社群平台 X 上直言,這場會談「更多是試探而非突破」,北京當局並未準備好與美方達成任何真正的貿易協定。他指出,習近平現階段仍希望透過大量出口、地緣局勢動盪與供應鏈優勢來爭取談判籌碼,並強調中共政權對美國政商菁英的「深度滲透」與「分化策略」已行之有年,顯示中方對美國選舉週期瞭若指掌,有意拖延談判時間至美國中期選舉或總統大選。

此外,中國近期內政氛圍緊繃,高層頻繁「清洗」政軍體系、對外交強硬發聲,甚至釋出「不跪」短片,營造民族主義氣氛。中國商務部更明言,中美對話必須建立在「互相尊重、平等互利」基礎上,並警告美方「談,大門敞開;打,奉陪到底」,明顯不願接受任何「以談促壓」的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