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德國三大情報機構之一的聯邦憲法保衞局10日發佈警告稱,「中國情報機構在德國社交網絡上利用虛假帳户招募線人」,立場向來強硬鮮明的中國官媒《環球時報》今天痛批,德國憲法保衞局是在「刷自己的存在感」,呼籲莫做「污蔑中國局」。

德國憲法保衛局報告點出了幾個在社交媒體領英(Linkedin)上註冊的具體「虛假帳户」,他們的註冊信息是中國智庫和商業機構。該局斷言,這些帳户都是由中國情報人員開設的,目的是引誘德國政界人士、公職人員和學者等上鈎。

《環球時報》社評今天質疑,德國憲法保衞局每年都發布相關報告,這兩年把注意力集中到中國身上,並且發出一系列粗暴的指控。文章稱,不知道該保衞局所説的那些「虛假帳户」為什麼會存在,但是德方有什麼證據能夠説明那些帳户是中國情報機構開設的呢?德方又如何證明一些德國人與那些帳户聯繫損害了德國安全呢?

社評指出,中德貿易增長很快,人員交流也日趨活躍。中德各領域的精英頻繁受到對方機構的邀請前往交流,不知道中國情報機構有什麼必要再通過社交網絡額外對「有價值的德國人」進行「海選」。文中表示,如果説德國人被邀請來中國交流,對德國都是危險的,那麼中國人前往德國參加各種會議和活動,對中國國家安全所構成的威脅應當是一樣的。

《環球時報》強調,所有國家都存在情報機構,相互蒐集情報的活動每天都在發生,這當中的合法性邊界有國際上的大致共識,也有一些模糊之處。中國並非激進的情報蒐集國,這幾年西方國家相互模仿着增加對中國以不可接受方式加強情報蒐集的指控,但這些指控大多模模糊糊,缺少確鑿證據的支持,莫須有的味道十足。

該報舉例說,德國憲法保衞局既然認為那些領英帳號在以欺騙方式非法招募線人,而且帳户註冊者是中國情報人員,那麼德方就應把所有信息搞得清清楚楚,把德方人員的具體受害情況公之於眾,調查其中出賣了德國利益的人。但是所有這一些德方都沒做,德國憲法保衞局僅憑那些帳號是「虛假的」,就斷言它們是中國情報機構的,並且上綱上線。

文章抨擊,一些西方國家的官方機構大肆炒作「中國間諜威脅論」,嚴重毒化了那些國家與中國交流合作的氛圍。「我們絕不相信西方國家對中國的情報蒐集遠遠落到了中國對它們情報工作的後面,恐怕德國人、美國人、澳大利亞人都不會這麼想」。

《環球時報》並提到,近年來爆出的一次大範圍非法情報活動是美國的「稜鏡」計劃,德國總理梅克爾也成為了美國情報機構的監聽對象,中國也是美國「稜鏡」計劃的受害者。

《環球時報》痛批,但是極其惡劣的是,西方國家的官方和媒體越來越放肆地指責中國對它們的情報蒐集,而且絕大多數情況都是捕風捉影,惡意誇張。與此同時,「中國極少公開指責具體西方國家的對華情報活動,為維護國家間的外交大局,我們這方面表現得非常克制」。

社評指出,更讓人氣憤的是,當中國抓了某個西方間諜時,常常被西方國家倒打一耙,將中國維護國家安全的行動污衊為「侵犯人權」、「打壓言論自由」等等。如果按照西方媒體呈現的面貌,情況就是:中國的間諜遍佈西方社會和互聯網上,而西方對中國不搞任何間諜活動。《環球時報》並稱,「這是騙小孩子嗎?莫非西方公眾像小孩子一樣幼稚?」

社評還說,中德關係近年的發展相對順利,德國總有一些人和機構在中德關係的大盤上不負責任地「挖小煤窯」,排放污垢,以最低成本攫取私利,德國憲法保衞局就在以這種方式刷自己的存在感。

《環球時報》呼籲,中國應當研究對策。「我們目前的做法太吃虧了」,基本是在外界對「中國間諜」的一輪輪指控中被動挨打。主動出擊是防守的重要方式之一,輿論鬥爭概莫能外,「俗話説,人善被人欺,這個世界的邏輯現在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