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流水四處漂流的廢材,究竟能幻化出何種美麗姿態?今年,我們就有機會可以親眼見識這樣的美妙變化。「2017桃園國際漂流木藝術節」將於10月26日至11月12日於桃園風禾公園盛大開展,本次活動邀請了國內外藝術家齊聚桃園,東西方的不同思維,為藝術節激盪出另類火花,藝術家們運用巧手將台灣天然的創作素材漂流木,化腐朽為神奇,塑造出綺麗、壯觀的大型藝術品。

這次藝術節邀請了國內外共8組黃金陣容的藝術家,創作,探索、挖掘漂流木的不同風貌,挑戰漂流木的極限,打造桃園成為無圍牆的美術館。國內4組大咖藝術家分別是:何恆雄,作品「時空之門」;劉柏村,作品「山水之間」;呂沐芢(拉馬默提司)和焦聖偉所構成的藝術家雙人組作品「眼蟲計畫-森林漫遊記事」;及王文志作品「天皿」。

台灣的藝術家王文志,是活躍於國際的藝術家之一,曾代表臺灣參加2001年威尼斯雙年展,並多次受邀參加日本「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新瀉「水土藝術祭」,創作大型竹編裝置。

這次藝術節王文志創作了「天皿」,他利用漂流木特色進行編織,構成一個巨型鏤空的大樹底盤,此作品讓觀眾能夠走入作品的內部,坐下來細細感受上天的恩賜及給予。

而國外藝術家,則分別是來自俄國的尼古拉‧波利斯基(Nikolay Polissky),作品「象牙塔」﹔日本伊東敏光(Toshimitsu Ito),作品「飛行森林」;匈牙利艾若斯‧伊斯特凡(Erőss Istv á n),作品「樹」;韓國朴奉伎(Bonggi Park),作品「呼吸」。

留著大鬍子有著和藹笑容的伊斯特凡,是匈牙利埃格爾(Eger)視覺藝術學院教授,曾受邀Geumganag自然藝術前雙年展,創造天分備受肯定。近期創作主要探討「自然藝術」,常使用自然素材,且擅長在大自然中,就地取材即席創作。

伊斯特凡在本次漂流木藝術節運用竹筷與漂流木作為媒材一起創作,在歐洲人眼中,竹筷代表亞洲,打造了非常巨大的「樹」。想與這8組國內外藝術家的創作作品,進行零距離的互動?10月26日至11月12日活動期間,現場將提供中、英文定時導覽及團體預約導覽,讓你可以更深入了解大師們的創作。

王文志創作的「天皿」,利用漂流木特色進行編織,構成一個巨型鏤空的大樹底盤,讓人能夠走入作品的內部,坐下來細細感受上天的恩賜及給予。   圖:桃園市政府/提供

來自臺灣,藝術家王文志是活躍於國際的藝術家之一,曾代表臺灣參加2001年威尼斯雙年展,並多次受邀參加日本創作大型竹編裝置。    圖:桃園市政府/提供

「天皿」的創作過程。   圖:桃園市政府/提供

伊斯特凡的作品「樹」,在夜色中呈現不同的風貌。    圖:桃園市政府/提供

留著大鬍子有著和藹笑容的伊斯特凡是匈牙利埃格爾(Eger)視覺藝術學院教授,曾受邀Geumganag自然藝術前雙年展,創造天分備受肯定。   圖:桃園市政府/提供

埃格爾(Eger)近期創作主要探討「自然藝術」,常使用自然素材,且擅長在大自然中,就地取材即席創作。   圖:桃園市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