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IS的大挫敗 

伊拉克總理阿巴迪(Haider al-Abadi)9日發表聲明,宣布政府軍在與伊斯蘭教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IS)歷經九個月的廝殺後,已成功解放北部大城摩蘇爾(Mosul)。軍事專家指出,此役為伊斯蘭國歷年來的最大挫敗,對其聲望亦為一大打擊 。

目前摩蘇爾仍然可聽見槍響,盟軍的空襲仍持續進行,據稱最後僅剩兩百名伊斯蘭國好戰份子負嵎頑抗,甚至派出女性炸彈客,試圖作最後一搏。此外,伊國軍方發言人拉索爾准將(Yahya Rasool)指出,伊軍殺死30名試圖逃離的伊斯蘭國份子。

經此一慘烈戰鬥後,恐怖運動是會煙飛雲滅,還是天女散花繼續在世界各角落肆虐;伊拉克與敘利亞政情是否會回穩,還是繼續動盪?中東局勢能否邁向和平之途,不再重蹈「談不完的和平談判,打不完的世代糾紛」的局面,真是很令人關注的議題。 

ISIS是新型態恐怖主義 

ISIS緣起於2003年伊拉克獨裁者海珊倒台後。海珊在美國強力侵略下被捕而亡,從此伊拉克陷入了權力真空狀態。伊拉克主要是遜尼派為主的國家,過去海珊執政時,遜尼派掌握國家政經大權,弱勢的什葉派就成為了被欺凌的對象,加上伊拉克北部的庫德族期望獨立,在海珊死去後,加上美國人擔心海珊支持者復辟,刻意扶植時葉派與庫德族人士,由於美國的安排完全違反了當地的種族生態,造成了伊拉克的大混亂,也讓美軍深陷在種族糾紛的泥淖中。伊斯蘭國在2006年就為這樣渾沌的中東局勢在伊拉克北部快速興起。

伊斯蘭國組織早期只是一群烏合之眾的叛亂團體,包括蓋達組織等等各路英雄好漢,成立宗旨是為解放伊拉克遜尼派,並恢復伊斯蘭的榮耀。這樣的口號在海珊倒台後失勢的遜尼教派份子心中是很受用的,加上伊斯蘭國的根據地在盛產石油的伊拉克北部,於是伊斯蘭國就在這樣天時地利人和的時機下迅速崛起,成為最富有的恐怖組織。

伊斯蘭的願景是恢復中世紀時橫跨歐亞非的回教大帝國,這個美麗的構想加上主導者擅用網路科技的宣傳,以及因石油而來的豐沛資金,讓伊斯蘭國在初期聲勢大振,強盛期一度占有伊拉克、敘利亞與土耳其部分領土。伊斯蘭國的願景也一度吸引了很多外國年輕人前往效勞。 

狹隘的宗教觀 

2008年,美國開始從伊拉克撤軍,造成三派誰也不服誰的權力真空狀態,一刻間伊拉克開始成為恐怖主義興起的溫床。這時起伊斯蘭國不僅開始強迫非穆斯林,甚至非遜尼派的穆斯林教徒改信遜尼派,不從者就予以殺害,也把早先投效他們的西方年輕人當作人質要求西方付出大量贖金,造成了西方世界的恐慌與憤慨。

伊斯蘭國的大規模殘害異教徒,造成大量的難民潮出走,形成了這幾年來歐洲嚴重的難民遷移問題,而中東難民的移入除了造成接受地的種種問題,許多伊斯蘭國的恐怖攻擊也藉著這些難民進入移民接納國,這些恐攻事件就像社會的不定時炸藥一樣,不僅造成大家安全的負擔,也是社會動亂的根源。

ISIS的末路? 

專家對於聯軍光復摩蘇爾是否就代表ISIS將覆滅持保留的看法。他們以蓋達組織為例,每次以為能夠打敗它,它卻最終變得更強,事實上,蓋達組織未有隨着領袖賓拉登死亡而萎縮,它的成員仍與日俱增。

因此,摩蘇爾的戰敗並非ISIS的幻滅。對ISIS的支持者而言,首都失守只是「一個家的沒落,卻並非一個夢想的終結」思想沒有國界,對於ISIS等極端思想來說也是一樣,沒有將極端思想連根拔起,消滅的只會是外在形體。西方國家更該擔心的是化整為零的恐怖攻擊更為頻繁,那麼持續的宗教衝突,世仇對立將永遠持續而無寧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