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已步入多元族群的社會,外籍家事移工大多由女性擔任,由於工作環境相對封閉與權力不對等,使得他們若遭受雇主性侵傾向保持隱忍,此外,外籍移工遭性侵起訴案件又比國人低。民進黨立委尤美女、林淑芬偕同民間團體今(11)日召開記者會,要求法務部與司法院應調查為何移工性侵案件起訴率偏低,另外司法機關也需接受在職性侵課程培訓,培養司法人員理解移工處境。

勵馨基金會統計資料顯示,移工若遭性侵起訴率較一般國人低,2014年至2015年間,外勞庇護所內有20件性別暴力案件,其中當事人提出告訴的有15件,然而檢察官偵查後起訴者僅2件,起訴率為13.3%,遠低於同年間全國妨害性自主罪之起訴率43.95%。

長期關注性侵議題的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紀惠容表示,家事移工是遭受性騷擾及性侵害的高危險族群,原因在於家事移工身處封閉無隱私的工作環境,有些甚至需要和受照護者長時間處在同一個房間,加上權力關係的不對等,更增加其遭受雇主、被照護者及其家人性暴力的風險。

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李佳玟指出,實證研究顯示,一般的性侵案被害人面臨性侵威脅時可能有下列五種反應:逃跑(flee), 打鬥抵抗(fight)、僵直(freeze)、癱軟(flop),甚至是與侵害者為友(friend),以避免生命與身體的嚴重傷害。換言之,被害人不逃跑或是抵抗,她的性侵指控不必然「不合常理」,司法實務工作人員有義務積極釐清,調查可佐證被害人指控的補強證據。

立法委員尤美女認為應通盤檢討通譯的問題,她說,有些移工、新住民涉訟的案件裡,會找仲介擔任通譯,產生未能忠實翻譯,偏袒雇主的情況,使得被害人無法得到公平審理。檢調與司法機關應檢討既有的狀況,並具體訂出時程改進。

南洋台灣姐妹會則要求司法機關與第一線人員應安排在職性侵課程培訓,課程內容需加上認識移工的處境,另外,政府應針對性侵害的移工,協助轉介就業及提供心理輔導措施。

法務部檢察司科長游麗玲表示,比照一般公務人員終身學習,法務部每年都會鼓勵同仁參加性別主流化、性別迷思的課程,以提升性別意識,不過,在現在無罪推定的原則下,起訴須有強而有力、切確的證據,畢竟兩造在法庭上抗辯,這些都須兼顧;通案部分將加強性別教育,個案只能依照救濟程序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