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見到謝銘祐是幾年前到台南玩時,在地朋友介紹他是做音樂的台南人,而且是從台北唱片圈移居回故鄉,印象中,他穿著汗恤、夾腳拖,隨意招呼迎面而來熟識的朋友,不像音樂人、反而比較像個里長伯。

當時覺得謝銘祐這個名字很熟悉,隱約知道他在台北流行樂圈打滾了多年,曾是音樂商業體系裡中堅的一員,翻開他的資歷,一路待過不少唱片公司,應該還沒見過本人前,就已在許多專輯的歌詞內頁本裡看過這個名字,聽過他在幕後操刀的作品。

那時台南的老屋欣力運動剛起,正興街上幾間老房子改的新店,火熱了起來,狹小的巷弄裡遊客常與當地居民擦身而過。藍曬圖成為熱門的景點,每個人都要在這裡拍上幾張照片,還聽聞有香港人因愛上台南而移民到此。生長於台南的謝銘祐,也選擇在中年時,離開台北主流音樂圈回到台南,不清楚他返鄉的原因,絕對不是回鄉「打拼」,是找尋另一個自我?或另一種生活方式?在心裡留下了一絲好奇。

後來,陸續從媒體裡看到謝銘祐組了個麵包車樂團,專門巡迴各地為老人們義演,甚至還做了張「台南」專輯,寫出他對台南這塊土地的情感,也因此拿下了第24屆的金曲獎最佳台語專輯及台語男歌手獎,然後是「舊年」專輯,讓他在今年再度成為金曲最佳台語男歌手。

「舊年」是謝銘祐與台語歌曲間的過去和未來,裡頭收錄了「桃花過渡」、「月夜愁」、「港邊惜別」、「想要彈同調」四首對他別具意義、選擇重唱的舊台語歌,還有11首全新創作,無論是舊歌或新作,都摻著濃濃的台語鄉愁,也是他對過去數十年來,從台語歌曲中汲取養份的一種回饋與反芻。

「舊年」開場九分多鐘的「序曲」極精彩,大樂團風格的管弦樂,有著濃濃的昭和風情,歌詞是由一首首台語歌曲名串起的,滿山春色、青春嶺「寶島曼波、思慕的人、白牡丹、安平追想曲………,一曲接著一曲,像是跟過去的台語經典致敬,但接著情緒急轉之下,悲愴的曲調像是台語歌曲後來遭遇的坎坷命運,整段「序曲」是結構彷如電影配樂般的一首歌。

每一首歌都是謝銘祐人生的一段歷程。「彼卡皮箱」以「港都夜雨」為前奏,像是中年版的「向前行」,一樣是南部囡仔到台北打拚的喟嘆,只是當年彼卡皮箱已破,回鄉的路卻還是遙遠。「下晡的ワルツ」(下午的華爾滋)是他童年時對父親放著黑膠、拉著妹妹跳舞的美好記憶。「日子」則是謝銘祐紀念葉石濤的一首歌,他在歌詞內頁仔細解釋,葉石濤曾說過台南「這是個適合人們做夢、幹活、戀愛、結婚,悠然過日子的好地方」,彷彿也說出這些年來,人們對台南的嚮往與憧憬。

熱鬧的金曲獎很快就歸於平淡,但藉著獎項的公布,某些音樂人的作品重被聽見,去年的「舊年」在今年聽來,依舊扣人心弦。「舊年」一共有15首歌,是一般專輯的兩倍多,碩大的音樂篇幅承載了數十年來,台語歌曲對謝銘祐的影響,也是他這幾年「接地氣」下,以台南為基地,用自己的方式、熟悉的語言,唱出對我們也許曾經歷或來不及經歷的時代,濃厚得化不開的情感。

「舊年」是謝銘祐與台語歌曲間的過去和未來,無論是舊歌或新作,都摻著濃濃的台語鄉愁,也是他對過去數十年來,從台語歌曲中汲取養份的一種回饋與反芻。   圖 : 截取自府城流浪漢-謝銘祐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