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東京大學、京都大學等研究團隊,22日公布他們使用人工多能性幹細胞(iPS),作出和實際器官差不多大小的人耳軟骨「耳殼軟骨」。 

根據日本放送協會(NHK)22日報導,這項研究是由東大教授高戶毅(TAKATO, Tsuyoshi)和京大教授妻木範行(TSUMAKI, Noriyuki)的研究團隊進行,能夠用iPS細胞做出立體的軟骨,這是史上第1次。 

研究團隊使用人類的iPS細胞,製作出100個左右的軟骨塊,再放入3根直徑8毫米(mm)的塑膠管中。然後,再將塑膠管彎曲成漢人耳相似的形狀後,移植到實驗鼠的皮膚下。大約2個月後,塑膠管融化,管中的軟骨塊相互融合在一起,就完成了人耳形狀的軟骨「耳殼軟骨」。 

耳殼軟骨的大小,和約5公分大小的實物差不多相同,目前正在討論以無法完美形成耳朵軟骨的「小耳症」患者為對象,進行臨床試驗的可能性。 

根據研究團隊的說法,這是首次使用iPS細胞製作出立體的軟骨,未來如果可以相繼作出鼻樑軟骨、以及因老化而破損的膝軟骨的話,那麼應用在各種各樣的生病或受傷的治療上,也是有可能的。 

高戶教授表示:「今後,研究將同時調查長期的移植過程,並評估是否會產生排斥反應,希望能在5年後,開始進行小耳症患者的臨床試驗。」 

根據維基百科的說明,所謂人工多能性幹細胞(iPS),全名為「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為利用導入特定基因或是特定基因產物(蛋白質)等方式送入體細胞(如:皮膚細胞或是肝臟細胞)中,使該體細胞變成為具備如同胚胎幹細胞(ES細胞)般,具有分化成各式細胞之多功能分化能力,並且可以持續增生分裂。 

這項新的技術,在2006年首度由日本京都大學山中伸彌(YAMANAKA, Shinya)教授團隊,將老鼠之纖維細胞製作而成。山中伸彌因為這項研究與約翰‧格登(Sir John Bertrand Gurdon)共同獲頒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