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F的風暴,還持續蔓延中,我觀察到,台灣很多企業主雖不懂這些複雜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單憑銀行的銷售話術,就激起購買慾望,卻不知自己正慢慢被推向火坑,朝向賠錢的命運! 

今天一早,朋友line給我一份文件,標題為〈貿易商匯率選擇權策略建議〉。朋友是中小企業主,銀行專員前來拜訪,建議他承作這類商品,以規避風險。朋友覺得有道理,認真細讀,看到當中一行「3個月期的選擇權,合約金額50萬美元,訂約匯率美金對台幣34.5元,客戶收取權利金3000美元」,也就是朋友可以什麼事都不必做,就輕鬆賺取3000美元,約10萬台幣,朋友覺得太划算了,十分心動,想聽聽我的意見。 

我把整份文件看完,發現銀行專員沒說清楚的事可多了。首先,這不是一個穩賺不賠的金融商品。嚴格來說,賠錢機率還不低!重點在於訂約匯率是34.5元,萬一,3個月內台幣貶破34.5元,朋友勢必得賠錢。我精算了一下,假設台幣貶到35元,朋友就賠25萬元,貶到35.5元,朋友就賠50萬元,萬一很不幸的,3個月後台幣弱勢貶到36元,那麼,朋友就賠75萬元。 

因此,舉個例子,一旦台幣貶到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先前所言,「應貶到35元才合理」的話,朋友就算賺了10萬元權利金,卻得賠上25萬元,這一來一回,其實是賠15萬元。當然,有些貿易商承作的總金額更大,總虧損金額也就更高。 

再者,以目前台幣趨貶的態勢,銀行若有心幫貿易商規避匯率風險,就應角色互換,反過來讓客戶作買方,付3000美元權利金,萬一匯率貶過34.5,就能用小錢賺大錢,如未貶過只賠小錢。 

畢竟過去1個月台幣已貶2.28%,3個月貶3.93%,半年更貶高達7.74%,台幣繼續貶值,幾乎是金融業共識。未來3個月內台幣會不會貶破34.5元?我不敢說百分之百,但機率並不低! 

還有一件值得玩味的事。TRF是外資銀行發行,台灣本地銀行賺取中間手續費,再賣給客戶端,也就是這些台灣企業主,現在人民幣大貶,客戶慘賠,繳不出保證金的,只好由台灣的銀行自己買單,而和這些企業主「對賭」的發行外資銀行,則是賺的笑不攏嘴,台灣受傷慘重,銀行端、客戶端雙雙賠大錢,只「爽」到外資,真是非常不合理的金融商品設計。 

同樣的,朋友想投資的上述匯率商品,一旦客戶端賠錢,誰又把錢給賺走了?答案很簡單,就是和朋友對賭的發行銀行。回歸到問題的核心,所有衍生性金融商品,都是由一群金融精英份子精算得出,他們會不清楚匯率未來的走勢嗎?他們會讓自己銀行賠大錢嗎?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銀行為什麼要主動送錢給你? 

既然如此,無論是散戶或企業主都該學聰明,看清這些商品的真面目,不被銀行推向火坑!

(圖:達志影像/路透社資料照片)

作者:盧燕俐(財經媒體人、理財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