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麥當勞推出了一項新服務,使用得來速取餐,如果超過60秒,會加贈1個漢堡。不但如此,由推廣服務的廣告來看,該項服務是不問理由,只問時間,那怕是消費者自己拖延超過60秒,也送漢堡。

這麼貼心的服務,以台灣人貪小便宜的心態,肯定會大大的利用,雖然未必會像廣告所演出的那樣,出現一堆故意拖延好賺取免費漢堡的奧客。

得來速新服務,看似提升了對消費者的服務,卻不免讓人產生了一個疑問,為什麼消費者需要在短短60秒內就取餐、走人?我們真的有餓到非得在60秒內就拿到餐點的需求嗎?

如果沒有,會否麥當勞強推此項服務,有其他的目的?

還記得不久之前,才傳出美國麥當勞總部打算賣掉台灣的經營權的新聞嗎?當時鬧了一陣子,且有人去追查,才發現速食餐飲在台灣沒有一般人想像的那麼好賺,甚至不少品牌都是虧本,麥當勞似乎也只是帳面收益高而已,利潤未必好。

如果營收狀況不佳,企業能做的事情不外乎增加營業品項或時段,亦或者降低營運成本。出售經營權就是一種降低營運成本,因為經營權轉換後,勞工的薪資年資福利可能都得重新談過。得來速的60秒取餐服務,則毋寧是增加營業時段的一種作法(前幾年開始的延長營業時段和外送服務,也是類似的狀況)。

簡單說,透過一項新的服務項目,吸引消費者的目光,增加消費者的使用頻率,造成使用慣性,累積品牌黏著度。

60秒得來速取餐服務,看似體貼消費者,讓消費者免於忍受排隊等餐之苦,其實是為了企業增加利潤的一種行銷手段。至於因此而產生的外部成本,企業根本不在乎。

60秒得來速服務,和過往披薩連鎖店的外送超過30分鐘就免費或送折價券一樣,都是為了提高周轉率和品牌黏著度而推出的服務。然而,30分鐘外送服務,卻造成了外送員的風險。為了不超過30分鐘而搶快違規,外送員得冒著生命危險上路,在國內外都曾經造成過一些不幸事故。後來在民意反彈聲浪下,連鎖披薩點開始取消這類優惠服務。

或許你會說,得來速是客人到店裡取餐,又不是讓外送員冒著交通事故的風險搶快送餐,幹嘛大驚小怪的反對?

姑且不論消費者其實不需要60秒就拿到餐點的服務,速食餐飲龍頭刻意推出這類服務來綁架消費者的使用習慣,本就應該被挑戰與質疑。可以預見的是,一定有麥當勞的員工,為了應付高周轉的點餐與送餐服務,忙得人仰馬翻。

更別說,這類連奧客亂來都能送餐點的服務,是在豢養人的奧客魂。近年來台灣越來越多消費者無理/禮在先,卻仍大膽投訴的奧客行為,本有媒體推波助瀾已經夠糟了,而今企業主非但不體恤基層員工的辛勞,反而推出將「奧客之行為合理化」的服務,令人憂心的是,未來台灣社會服務業將會承受何等的衝擊?客訴糾紛會否更形增加?

台灣社會面臨長期不景氣的一個惡果,是服務業為了搶業績,過分呵護、溺愛消費者,推出用來取悅消費者的服務,已經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60秒取餐就是一項搞死基層,卻未必真的能增加利潤營收的荒謬服務,一種消費者其實不需要,卻可以增加周轉率,衝高業績,但也引發消費者貪婪、佔小便宜等黑暗慾望的服務。

別以為我在開玩笑,社會學家Geroge Ritizer在其著作《社會的麥當勞化》一書中,就曾指出麥當勞是擅長將效率、可計算性、可預測性與非人性科技的控制,使用到極致的一家企業,並且,此4種特性透過麥當勞的普及,深入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

今天餐飲業的餐點尺寸(大中小),就是由麥當勞首先推出的劃時代革命。另外像餐點製作程序的標準化,將餐點製作變成工廠流水作業線,點餐、用餐程序的效率極大化,也全都是麥當勞的首創,且擴及社會各領域,因此,被Ritizer稱之為「社會的麥當勞化」。

具有代表性的大型企業所推出的服務,會產生定錨效應,重新設定社會的認知框架,進而改變人類的社會行為。便利超商24小時全年無休的營運模式,最後,讓越來越多服務業也被迫推出24小時全年無休的營運模式,否則就會被社會淘汰。

台灣社會在麥當勞進駐之後,餐飲業也被迫變革跟進,顯現大型企業具備影響社會的能力,如果不能擋下不合理的得來速取餐服務,一旦被社會大眾接受,恐怕其他餐飲業甚至服務業為了拚業績,只好跟進,最後則成了深化台灣奧客文化的幫兇。

未來等著台灣社會的,將是更多基層服務業人員被操死、累死,更多光怪陸離的客訴糾紛在媒體上演,因為消費者是上帝的概念,透過各種主客關係不平等的服務模式,而一再被強化與推廣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

作者:王乾任(社會觀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