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在年前宣布將開放6項美牛砸碎進口,遭外界質疑是為了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的交換條件,也引發牛雜是否安全的疑慮。對此,衛福部食藥署食品組組長潘志寬今(12)天表示,欲進口的6項牛雜經過專家評估,有狂牛症病原的風險很低,「風險很低就代表安全」、「學科學的人都是這樣認為」,引來台聯立委周倪安砲轟,認為衛福部根本不站在人民立場思考食安問題。

為了解這次進口包括頭骨肉、臉頰肉、食道肌、牛脂、骨髓及血管等6項牛雜是否會造成食安問題,周倪安今天召開記者會,批評政府機關在進口美國牛雜前,沒有做好確實把關。

與會醫師蘇偉碩表示,2月間加拿大發現狂牛症病例,衛福部雖然立即暫停加牛進口,但美國1年平均從加拿大進口114萬頭活牛,這些活牛在經過屠宰後,再轉出口就稱為「美國牛」,因此,台灣就算暫停加拿大牛隻進口,還是可能導致有狂牛症病原的牛隻經由美國進口到台灣。他也指出,本次可能進口來台的6項牛雜中,臉頰肉就被日本研究指出可能帶有狂牛症病原,而不是僅向衛福部所說,僅有腦、眼、脊髓、頭骨和脊柱有狂牛症風險。

對此,潘志寬回應表示,衛福部也理解民眾的疑慮,去年8月衛福部也邀集專家召開會議,確認這次所欲進口的牛雜既非內臟,骨髓和脊髓也有所不同。他也澄清,所謂臉頰肉帶有狂牛症病原問題,是因為受檢的牛隻本來就已經得到狂牛症,他相信美牛在合格獸醫監控、合法屠宰加工廠產出,且肉品進口到台灣時,也會有3管5卡的檢驗下,病牛進口的風險很低。

蘇偉碩詢問,風險很低代表不會發生問題、絕對安全嗎?若進口牛肉發生問題,應該美國方面負責還是衛福部負責?潘志寬則強硬回答,在專家學者評估下,「風險很低就是安全」、「只要是學科學的人都是這樣認為」,他相信美國有關當局不會讓加牛的狂牛症問題影響到美牛品質。

周倪安聞言感嘆,食藥署並沒有站在人民關心食安問題的立場上思考,她認為,台灣可以是一個乾淨的島,如果需要食用牛肉,也可以由政府重點扶植培育畜牧業,不一定要進口疫區的牛隻。周倪安也呼籲民眾,若不願政府進口6項牛雜,要盡快向國貿局反應,累積越多反對聲音,才有機會擋下問題牛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