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國人齲齒問題嚴重,12歲學童平均齲齒數達2.5顆,高於世界平均1.67顆。世界牙醫聯盟(FDI)會長黃殿春受中華牙醫學會邀請昨(4)天訪台,針對台灣的口腔衛生政策提出建議,並以瑞士、香港的經驗為例,指出台灣可開放在食鹽中添加氟,以減少齲齒率。衛生福利部表示,當業者提出申請,經過食品藥物管理署審查,最快可望明年就能在超商買到加氟食鹽。

以12歲學童的齲齒率為例,目前世界的平均值為1.67,即每個12歲孩童約有1.67顆蛀牙,或因蛀牙填補或拔除的牙齒,但反觀台灣,近幾年的數值為2006年的2.58,進步到2012年的2.50,離世界平均值仍有一段距離。

黃殿春表示,約有98%的蛀牙是可被預防的,而預防蛀牙的成本遠低於治療,因此建議台灣除兒童塗氟及大臼齒窩溝封填外,可採食鹽或飲水加氟方式全面預防。

目前包含美國、加拿大、紐約、新加坡等國,皆在飲水中添加氟,黃殿春以香港和泰國作為例子指出,香港從1960年起,便在飲水中加入氟,學童齲齒率目前大幅降到0.25顆;泰國則是在學校提供兒童添加氟的牛奶,效果同樣非常顯著。

另外,黃殿春也指出,瑞士已在食鹽中添加氟,民眾可在超市中自由選擇購買有或沒有添加氟的食鹽。她也更進一步表示,在飲水或食鹽中添加氟化物,是預防孩童蛀牙最有效的方式,對於老年人常發生的牙根齲齒防治也有效。

陽明大學牙醫系副教授季麟揚也建議,若採用系統性加氟,不用擔心小朋友刷牙與否,而是讓小朋友不知不覺就將氟吃下去,「得到好處,不須刻意改變習慣」季也補充,照世界性組織標準來看,因為生活環境中沒有飲用水、食鹽加氟等系統性加氟,全台灣的小朋友都歸屬高風險族群。

黃殿春指出,在台灣這樣「民主成熟的國家」,由政府直接上對下的政策執行可能較困難,因此飲用水加氟較不可行;但開放部分添加氟的食鹽供民眾選購,是較可行的做法。

針對外界對食氟加鹽的質疑,季麟揚意味深長地表示,「凡事過猶不及」,他指出,「當口內唾液氟的濃度達到一個下限,可以得到好處;再超過,氟有它的毒性,像是骨骼和牙齒氟斑值的問題」。季麟揚建議,衛福部引進食氟加鹽時,應了解國人食用食鹽的習慣,以訂出食鹽合適的濃度。

面對加氟食鹽是否會較一般食鹽貴的疑問,衛生福利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副司長張雍敏表示,據她所知,瑞士的做法是採訂定同樣價錢,讓民眾選擇,但她坦言目前政策走向還未明朗,並徵詢現場記者意見,詢問加氟食鹽須賣得比一般食鹽便宜還是貴。現場記者建議,賣得比較便宜,可當作政策誘因,張雍敏則笑說,「那要編預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