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明道大學、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雲林科技大學三方展開的「復健體感遊戲合作計劃」,今(10)日於台大國際會議中心舉辦合作計劃啟動記者會,發佈由明道大學設計具創新故事性的遊戲,並跨領域搭配台大醫院雲林分院指定的復健動作完成。此遊戲針對腦中風病人與發展遲緩兒童兩類族群需復健訓練部位與肌肉神經組織,發展合適的破關動作,讓病人可以「打怪」兼復健。

這款復健體感遊戲「聖愷(Sankai)」是由明道大學數位設計系教授殷聖愷指導兩位學生林智宏、賴正偉製作,包括劇情編輯、美術繪畫(角色與場景設計)、遊戲程式撰寫、音樂作曲,皆由兩位應屆畢業生獨立完成;另外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則是由復健部主任李鴻斌與黃雅萍醫師所率領的復健團隊,協助提供醫療知識與復健動作建議。

「聖愷(Sankai)」遊戲針對腦中風病人與發展遲緩兒童兩類族群需復健訓練部位與肌肉神經組織,發展合適的破關動作。並具有創新故事性、難度循序漸進、肌耐力穩定平衡訓練與動作確實完成度提升等特點。遊戲內容以RPG方式進行,由使用者為主角,使用者只要根據關卡要求,在時間內確實完成指定的復健動作即可發動攻擊、打怪成功晉級下一關。

醫師李鴻斌表示,遊戲復健講求三個要點,一為動機、二為持續性、三為成就感,以遊戲結合復健,可以加強民眾復健的動機,闖關式且富故事性的設計還可以促使民眾每天持續遊玩,再加上破關後的成就感,望提升病人對於復健的興趣。

李鴻斌接著表示,復健不只是重複去做動作,必須評估患者情形後,在動作上做適當的修改,而除了在專業物理治療師的輔助下復健,平時的家居復健也是非常重要的。他說此遊戲雖不能完全取代全部的家居訓練,卻可以作為輔助加強復健成效。收案病人以能夠聽從指令、上肢下肢能夠自主的動作者為主,在醫師建議下使用作為額外治療。

殷聖愷說,遊戲工具使用Xbox360的「Kinect」體感科技,原構想是要做50肩之類的簡易復健,後來認為應該挑戰感測器對硬體的突破,例如骨骼重疊的動作,機器就難以感應,此時只好與醫師溝通調整姿勢,把原有姿勢調換成相同效果的其他姿勢,最後完成這個可以囊括大部分病人需求的復健遊戲。

殷聖愷也說,這個遊戲面對的另一個挑戰,就是病人的實際需求,「我們必須面對第一線的使用者,不然永遠都只是孤芳自賞」。製作同學林志宏也說「一般人玩這款遊戲可能一分鐘就玩完,因此必須把自己代入復健者才能實際瞭解其需求」,他說遊戲製作過程中不但能培養自己實力、也學習到許多醫學知識,進而考慮病人步調設計遊戲。

另一位遊戲製作同學賴正偉則表示,原本只是系上一個體感設計的專題,想說做個體育遊戲,但後來覺得現在厲害的體育遊戲太多了,想要做一些「不一樣的東西」,最後在強調功能性之下,有了這個把遊戲結合復健的構想,開始尋訪醫院合作。

遊戲目前尚未上市,但會在今年9月份於台大雲林醫院臨床使用,由醫師陪同下進行實際測試,同時也預計開發成電腦遊戲,提供給一般民眾能夠安裝在家裡電腦上遊玩,並期許未來能增加更多的動作訓練,擴及不同種類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