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議會聯盟(IPU) 4日發佈的一份有關全球女性參政的最新報告顯示,2013年各國議會的女性議員比例的成長幅度為2011年的3倍,達1.5%,可望在20年內達到性別平權的目標。

盧旺達議會女議員超過6成,高居世界第1,也創下世界紀錄。美洲各國女性參政持續領先全球;阿拉伯世界在2013年增長幅度最大,增長近3個百分點;而亞太地區則以16.2%拉低全球平均水準。我國2012年女性立法委員比例33.63%,遠高於亞太地區。

根據聯合國新聞中心報導,在3月8日「國際婦女節」即將到來之際,各國議會聯盟正式發佈了其有關婦女參政問題的年度報告。根據這份題為《議會中的女性:年度回顧》的報告,截至2013年底,世界各國的議會中女議員所占比例為21.8%,與2012年的20.3%相比增加了1.5個百分點。

  

各國議會聯盟秘書長約翰松(Anders B. Johnsson)4日在日內瓦舉行的報告發佈會上表示,各國婦女在2013年舉行的議會選舉中所取得的成功是過去難以想像的,而從政策層面為女性參政創造條件是導致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

  

約翰松說,「2012年,進入議會的各國女性數量有所成長,而2013年,女議員的所占比率則增加了1倍,達1.5%。聽上去這好像並不是很多,但考慮到現在女議員所占比例約為22%,如果這一成長幅度得以保持,那麼在一代人,也就是20年的時間裡,我們就可以在全世界的議會中實現性別平等的目標。」

換言之,如果持續保持這個成長速度,在2031年前,世界各國議會中的女議員人數有望與男議員一樣的水準。

  

根據報告,在舉行2013年議會選舉後,盧旺達議會中女議員的比例為63.8%,穩居世界第1,同時也創下了各國議會中女性比例首次超過60%的記錄。

  

此外,2013年,美洲各國的女性參政程度持續領先全球,其女議員比例高達25.2%;阿拉伯世界是過去一年中成長幅度最大的地區,從2012年的13.2%,躍升至16%;非洲和歐洲則分別以2.1%和1.6%的幅度保持穩步成長,而亞洲和太平洋地區則再次以16.2%的比例拉低了全球平均水準,表現出該區域迫切需要採取確實的措施,以解決女性參政不足的問題。

根據行政院性別平等處的統計資料,我國2012年女性立法委員當選38名,佔立法委員總數113名中的比例33.63%,較2008年女性立法委員比例30.09%高出3.54%,也遠高於亞太地區女性議員比例。

根據維基百科的說明,各國議會聯盟(Inter-Parliamentary Union,IPU)至今已有125年的歷史,是由英國下議院議員克里默(Sir William Randal Cremer,1828年3月18日-1908年7月22日)和法國國民議會議員帕西(Frédéric Passy,1822年5月20日-1912年6月12日)聯名在1889年6月29日發起成立的。

各國議會聯盟1899年改稱「促進國際仲裁的各國議會聯盟」,1922年改為今名。 各國議會聯盟的宗旨是:「通過各國議員之間的合作來加強代議制和促進國際和平與合作。審議國際關心的問題,以推動各國議會採取行動。」 總部設置在瑞士日內瓦。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