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在國外發展的創作者,阿美族的旅英藝術家優席夫表示,一定要堅持「自己創造機會,不要害怕被人拒絕」。他說,雖然自己有愛丁堡國際藝術季的肯定,但當他開始帶著自己的作品到藝廊推銷時才發現,非科班出身的素人畫家,仍然被畫廊以學歷背景等因素拒於門外,不過他不氣餒,仍努力為自己創造機會。

新頭殼網路節目幸福報報--《聲源部落》,5月13日邀請到旅英藝術家優席夫(阿美族)來到現場和主持人阿固(阿美族)分享他進入藝術圈後行銷自己的過程。

「自己創造機會,不要害怕被人拒絕」,優席夫強調,厚著臉皮主動出擊找尋機會是他在行銷自己時的成功關鍵。受邀在愛丁堡國際藝術季展出,大大激勵了優席夫的信心。藝術季後,優席夫到處向藝廊毛遂自薦,卻因為非藝術相關學歷或風格不合等原因屢屢遭拒。

有1天,優席夫發現一家賣墨西哥餐的複合式餐廳裡,正展售一些新興藝術家的作品,便主動向老闆表示,自己也想在餐廳裡展售自己的作品。優席夫回憶說,他想盡辦法向朋友們借錢繳交訂金後,懷著緊張的心情再次踏入餐廳時,發現展出的15幅作品已賣出85%,優席夫對自己的自信心大增。

優席夫笑稱自己是餐廳畫家,每次展出都可以賣出至少75%的作品。如此暢銷的成績,甚至讓曾經拒絕過他的藝廊回頭和優席夫談合作。

優席夫早期作畫風格以西洋畫為主,2010年時,因為朋友一句「你從台灣來,為什麼從來沒看過你畫台灣?」促使優席夫開始反思自己是誰,並且嘗試了解阿美族傳統文化。優席夫開始將原住民元素加入自己的畫作中,並將外國友人們習慣稱呼的英文名字Jerry改回族名優席夫。優席夫笑道,當他將原住民元素加入作品後,原本銷售成績就很好的他,事業更蒸蒸日上,收藏家甚至會主動上門詢問。

優席夫認為自己有為族群發聲的使命感,因此畫作中時常有他對社會議題的反思。優席夫帶來了兩幅畫作到現場和觀眾分享,分別是「大地的容顏」與「我聽見自己的聲音」。優席夫解說,「大地的容顏」和美麗灣事件有關;而「我聽見自己的聲音」則是和蘭嶼核廢料汙染有關。

優席夫說,部落的族人並不是沒有聲音,而是沒有管道讓大眾聽到,他是用柔性的方式讓更多人藉由畫作來了解部落的聲音。他甚至進一步計畫在台灣創辦藝廊,讓台灣原住民藝術家的作品能藉著這個平台被更多人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