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六四天安門事件」今(4)日屆滿23週年,上午文化部長龍應台就被立法委員問到對六四的感想,不過龍應台拒絕表態;她強調,關於她對六四的看法,已經見諸過去發表的文章中,但她現在身為背負兩岸文化談判重任的政務官,不同位置有不同承擔,政策決策者要「有勇有謀」、「全方位思考」。

龍應台今天上午前往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備詢,由於她在「六四事件」15週年時曾發表「誰,不是天安門母親?」一文表達聲援六四立場,因此上午民進黨立委紛紛要求龍應台公開表態,不過龍應台以「盡量不把個人意見和立場置入國家機器之中」為由避談。

民進黨立委林佳龍指出,龍應台過去在台北市文化局長任內曾舉辦六四紀念活動,為何當文化部長後就不能表態?他質疑龍應台今昔立場不一致。林佳龍還遞交一份邀請函給龍應台,希望她能參加晚上在自由廣場舉辦的六四紀念音樂會,以行動表達對六四的立場。

民進黨立委鄭麗君則舉龍應台熟悉的德國為例,鄭麗君說德國文化部長曾在中國藝術家參加柏林影展時,當面批評中國政府踐踏人權;但反觀台灣的文化部長龍應台,只敢在不當官的時候為文聲援六四,成為文化部長後卻不敢大聲說出對人權的堅持,令人失望。

對於在野立委的批評,龍應台回應說,她個人曾在六四事件5週年、15週年時,發表專文表示個人的看法,但她現在不是作家身分,而是身為中華民國文化政策的決策者,背負社會期待,如果完全納入作家的看法,並以此作為施政基礎是很危險的。

龍應台強調,「身為決策者要有更多考量,兩岸即將在ECFA架構下進行文化項目談判,很多事情只該做、不該說」。她也指出,台灣對於自由、人權的堅持,已經滲透在出版、表演藝術、電影等各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