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今(29)日卸下黨主席身分,並由高雄市長陳菊暫代黨主席職務,民進黨的未來將何去何從?東吳大學政治研究所教授林嘉誠指出,民進黨過去並非沒有執政經驗,今日卻忘卻、失落執政的最後一哩路,未來若要得到執政權,則必須結合過去執政經驗,並讓人民產生對它的執政信心。
當前熱搜:印巴空戰啟示錄! 中國搶先空防系統佈局 「攻打預警機」將成新趨勢
新頭殼「開放編輯室」節目今日邀請東吳大學政治研究所教授林嘉誠,探討未來的民進黨主席必須如何帶領民進黨,邁向執政的最後一哩路。
林嘉誠指出,盡力耕耘基層、扮演好影子政府而非僅是反對黨角色、自多重角度切入探討中國問題,以及世代交替,是未來民進黨可著手進行的部分。
林嘉誠認為,強調黨主席具國際觀、學者的形象並未與地方選舉衝突,但前提是地方組織必須健全化。他指出,民進黨在都會地區得票少,但很多如台北市民向他反應在里民大會甚至看不到民進黨代表;民進黨不同於國民黨有黨產等不同系統支援選舉,問題在於是否盡最大的努力耕耘基層。
林嘉誠也表示民進黨有些「不好的文化」,如社會對在野黨的期待較低,但對於政務官的期待則不同,民進黨不能總是體制外的高論,卻無法鉅細靡遺處事,這是未來應該加強的部分。林嘉誠認為,民進黨應扮演好影子政府,而非僅是站在反對的立場,以美牛議題為例,不只是專業問題,也與美國、中國議題相關。
至於中國問題,林嘉誠指出,今日中國問題已非本土意識能夠解決,不僅牽涉國際因素,也包括兩岸經貿關係。因此民進黨在處理中國問題時,還必須由全球、亞太地區,與美中台等角度切入,不能只陷入九二共識的陷阱。
對於民進黨世代交替的建議,林嘉誠認為,過去民進黨重要部門人才皆為借將,卻未能培養自己的人才。過去民進黨的老面孔未必不能出線,但必須要有強大的調適能力才能勝任黨主席的職位。他補充,新生代交替的目標在於提高知識水平。
最後,林嘉誠也建議,希望民進黨盡量不要陷入作文比賽的迷思。至於中國問題,建議以多元方式與中國接觸、交流。林嘉誠強調,民進黨一無所有,唯一的基礎是人民的選票,因此必須心存感激與人民互動,這也是影子政府的重要性,包括政策規劃、整合,提出新的見解與對案,而非只是表現反對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