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活是什麼?與生態又有何種關係?近日,彰化環保聯盟理事長蔡嘉陽理事長帶領社大及民間團體夥伴到彰化大城溼地及信義社區進行體驗。從實際與社區內蚵農聊天,藉由實際走到大城溼地瞭解在地的生態,體會溼地之美,並更深度了解國光石化事件的緣由。

2月15日「幸福報報--社大同學會」節目邀請到參加行程的幾位朋友分享他們參與低碳社區生活及生態體驗的心得。

宜蘭社大校長林庭賢表示,這次旅行從準備包包就和一般旅遊有所不同,他說,他必須準備自己的環保餐具及水壺,因為行程為低碳體驗,除行程安排與認識環境生態有關外,連吃都要注意低碳。

林庭賢說,自己是北部人,從前對大城溼地無太多感情及想法,但這次實際走入溼地觀察生態,瞭解東西部海岸的不同後,感觸特別深。同時,藉由社區拜訪,瞭解當地社區阿公、阿嬤的養蚵生活,以及他們如何照顧與他們一同打拼的黃牛的故事。也因為瞭解了養蚵的辛勞,因此晚餐時,更能注意珍惜食物與食材。

屏北社大學員蘇財明表示,小時候家中養牛,所以也會餵牛和牽牛散步。這次到信義社區聽蚵農們分享,亦喚起他過去的記憶。他體認,因為蚵農都用黃牛拉車,對環境也不會造成太大負擔,這也是低碳生活的一部分。

蘇財明也說,這次溼地生態觀察時發現,以前固有觀念都覺得海邊種植紅樹林是好的,但在大城溼地這裡他們卻是把紅樹林剷除。當地人表示,因當地的紅樹林生長是人為造成的。他指出,人們以為這樣對海邊是好的就自行種植,卻不知道破壞了原本的海岸生態。

屏北社大學務專員蘇雅玲指出,這次來到漁村體驗慢步調的生活,從老前輩的口中瞭解在地文化及生活感覺很特殊。她說,由於信義社區沒有再造或是整修,他們保留過去社區原本的樣貌及文化,且這次也來到台灣唯一剩下的最寬廣溼地,讓她學習到台灣文化之外,也同時認識了台灣溼地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