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新發現的日本軍事機密報告「PX的效果略算法」,日軍曾於1940-42年於中國吉林農安、黑龍江大齎、浙江衢縣、寧波、湖南常德、江西廣信、廣豐、玉山各地,利用鼠疫桿菌(Yersinia pestis)實施了6次細菌戰

這份新發現的機密報告,是由東京市民組織「解明731細菌戰部隊實態」所發現。日本慶應大學名譽教授松村高夫和細菌戰遺屬王選等人15日在東京召開記者會指出,該組織最近在京都國立國會圖書館關西館內發現二戰時期,日本陸軍軍醫學校防疫研究所的軍事機密報告書的第一部「PX的效果略算法」。

報告書封面印有「軍事機密」的文字,內容有陸軍軍醫學校防疫研究所的一名帝京大學畢業的資深軍醫的姓名和他1943年12月14日記錄的內容。

報告說明PX是指感染了鼠疫桿菌(Yersinia pestis)的跳蚤,試算如在戰場上用細菌彈發散的話有多大效果。

報告列明1940年至1942年在中國吉林農安、黑龍江大齎、浙江衢縣、寧波、湖南常德、江西廣信、廣豐、玉山各地實施了6次的PX的使用量與受感染者表格。

報告指出,超過近2.6萬人受到一次或二次感染,並將PX定義為「最好的細菌彈,能引起精神上和經濟上的恐慌」。

鼠疫桿菌是1894年由巴斯德研究所(Pasteur Institute)的法國醫生和細菌學家亞歷山大•耶爾辛在香港鼠疫大流行時所發現的。在中世紀大規模流行時,曾造成歐亞地區慘重傷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