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當今世界第2大經濟體,又是軍事大國,在全世界舉足輕重。然而,近來的一些國際事件卻顯示,這個國家也有吃不開的時候。到底中國的影響力是增是減?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網站昨日刊登該會亞洲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研究專家易明(Elizabeth C. Economy)的評論,指出這要看情形而定(It depends)。

非洲國家尚比亞擺明高唱反中國論調的候選人薩塔(Michael Sata)成功當選總統,以及高度倚賴中國的緬馬(舊譯「緬甸」)總統吳登勝(Thein Sein)異常地表示直到他2016年4月任滿前,要暫緩興建中國已經投資大量金錢的密松大壩(Myitsone dam),讓中國政府萬分驚訝。更不要講中國周邊國家正在結盟對抗越來越咄咄逼人的中國。這些事態發展,在在顯示中國並非無往不利的。

在另一方面,南非政府拒絕發簽證給達賴喇嘛,不讓他去參加同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的圖圖大主教(Desmond Tutu)80壽宴。中國的影響力並不讓人驚訝。打開報紙,我們也隨處可以見到一些害怕中國不投資,整個世界經濟就要崩盤的論調。

那麼,中國的影響力到底是增還是減?易明說,答案是「看情形!」國與國的關係在不同的層面有不同的活動者。在經濟層面感受到致命的壓力,不表示在國安層面也會感受到同樣的壓力。中國大量採購澳大利亞的礦產,對澳國的經濟榮景頗多貢獻。中國一打噴嚏,澳大利亞就感冒。儘管如此,澳大利亞總理還是告訴美國國務卿希拉蕊,一旦真的有事,對中國動武是必要的。的確,中國有影響力,但影響到讓澳大利亞人有這樣的盤算,絕非他們的本意。

易明說,我們在考慮影響力時,必須思考時間的限制、有哪些問題需要解決、要影響誰、要得到什麼。對外交政策的影響不只要處理問題,也要面對具體的時空。比如說歐巴馬總統在2009年11月訪問中國前夕,不與達賴喇嘛會晤;但從中國回來後幾個月,就接見他。這樣看起來,中國好像在11月前對美國有影響力,之後就沒有了。這種影響力對美國的外交政策真的很重要嗎?

「看情形」,不是個會讓人滿意的答案,但有時卻是正確的答案。易明說,「看情形」也會幫助美國決策圈免於太過緊張或太過樂觀。中國對每一件事情的影響力都有可能是正面的,也有可能是有害的,畢竟魔鬼永遠躲在細節裡,而我們必須仔細觀察他們在做什麼,他們的所作所為對世界有什麼影響,以及我們可以做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