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馬英九競選辦公室推出《讀經篇》廣告,引發是否要推動「讀經教育」的爭議,馬辦強調四書五經是文化優勢,在野陣營則痛批讀經是反民主、反科學復辟。全國教師會理事長吳忠泰表示,推動讀經並非不可以,只是馬總統的發言未免有使教育政策由上而下之嫌;此外,讀經的內容應該跳脫傳統儒家經典,教學方式也應盡量避免單純的背誦、死記。

今(3)中午的「開放編輯室」節目邀請到吳忠泰以其國文老師的立場,分析推動讀經教育的利弊。自己從小就讀經的吳忠泰開玩笑說,他在長輩的要求下從小讀經,「人家說讀經不會變壞,我卻沒有比較乖,反而比較叛逆」。

吳忠泰認為,讀經並不能保證道德素養一定超群,但是說讀經會教出秦檜、嚴嵩等奸臣的批評也過於廉價,同樣沒有任何必然關係。

吳忠泰說,這次讀經教育之所以成為藍綠交鋒的點,完全是因為馬陣營的廣告將對手陣營劃為「反讀經」勢力,所以在野陣營沒有選擇空間,只能站在反對立場批評讀經教育,也讓這個議題淪為政治的口水謾罵,而無法真正看見問題。

吳忠泰指出,以往的讀經教育都由民間團體主導,相對政府的政策,民間的讀經班充滿彈性與創意,或可成為執政者的借鏡。他說自己也在自家社區辦過好多期讀經班,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達到更有效的目的。

吳忠泰批評,傳統的讀經過於獨尊儒家經典,而諸如老子、莊子等其他思想則不在經典之列。他說其實在這幾年的民間讀經班,也有將唐詩、聖經列入讀經的選項,都可以豐富讀經教育的內容。

吳忠泰強調,中華文化不等於讀經,讀經教育也不等於死背經文。他希望讀經教育能夠跟學生的人生體悟結合,像是他最喜歡的一句經句是「君子不器」,這句經文雖短,但卻充滿人生體悟。君子不器是在說君子不應像固定的器皿一樣被定型化、單一功能化,而是應該有所彈性、因地制宜。

對於有人說讀經教育可成為台灣優勢,吳忠泰則認為不需如此看待讀經,因為讀經的目地並非維持什麼優勢,而是豐富自己的人生體悟,培養更多元的思想觀點,把讀經看成是可以比人強的優勢,未免也太過功利、目的性,這樣會失去讀經的意義。

身為國文老師的吳忠泰坦承,即使教育部門有意推動讀經教育,首先必須面對基本課綱的修改程序,再來才是教學師資的問題,因為很多國文老師只會教課本的東西,對於經典的內容和延伸意涵則缺乏認知,遑論要教導底下的學生,恐怕只能讓學生用背誦的方式學習,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