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減碳」是當前全球的發燒議題,而「碳足跡」的減少可以減緩暖化現象,但對一般民眾來說,要如何在生活中實踐節能減碳?為了解能源局與民間團體共同合作推動的節能減碳志工培訓計畫,20日的「幸福報報—社大同學會」節目邀請到荒野保護協會講師王照斌,以及台灣公益CEO協會專員劉哲瑋,與網友一起談談這個熱門話題。

王照斌表示,全球各地溫室氣體普遍上升,當中影響最大的是二氧化碳。針對二氧化碳問題可以提出兩個解決方案:「減緩」與「調適」,而節能減碳便屬於前者。近1百年來,人類開始學會使用石油,燃燒石化燃料的結果是產生過多二氧化碳,破壞生態平衡循環。

王照斌認為,要改善這種現象必須從觀念改起,然後在行動中落實,因此國內幾個民間團體接受能源局委託,開始合力進行培訓節能減碳志工計畫,培訓課程結合競賽,目的是要鼓勵志工將所學知識與正確觀念運用在生活之中。

王照斌提到,在16小時的工作坊中,工作人員拋出想法及主題,讓學員自行思考行動方案,而學員充滿創意的腦力激盪成果讓他感到驚豔。當他們與逢甲大學電機學院合辦活動時,學生提出的節能減碳構想包括在社區內設立低碳中心、回收老舊家電、從事社區鄰里居家服務、雨水回收、綠屋頂、廚餘發電…等,很多可行面向這些學生都想到了。

王照斌也特別提到台灣家庭浪費電力的狀況,許多人白天不在家,但電器卻依然插待用電源,無形中浪費了電能,他認為應該幫助消費者更聰明地使用電器。其實能源局網站上也提供了一些節電小錦囊,例如:開冷氣時調到27度再搭配電扇,馬上就可以把溫度降下來,從外面進入室內時也可以先洗手洗臉以降低體溫,若有選購冷氣需求時則可選擇EER值較高的冷氣。

除了節能減碳小撇步,王照斌也提到了學員帶給他的感動。他表示,有一堂課講到物品的生命故事,從他們對物品的珍惜及愛護,看到了他們早就將節能減碳的精神內化到生活中,現在很多東西沒辦法回收而直接丟棄,但對阿公阿嬤輩的人來說,很多東西用完放在大自然界就可以回收。舉個例子,過去農家會回收雨水或洗衣、洗米水來使用,非常珍惜水資源,這些都是很棒的愛物惜物觀念。

劉哲瑋鼓勵民眾踴躍參加將於7月31日在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登場的「全國節能減碳績優志工表揚大會暨志工成果展」,他表示,大會中可看到許多有趣的節能減碳案例,鼓勵參與培訓的志工朋友落實課堂所學。

劉哲偉也提到,在為期3天的活動中,除了成果展及表揚大會,其中還設計了親子DIY體驗課程,讓民眾親自操作太陽能板、測量電器產品用電量,學習如何測量水質、電磁波、輻射量…等,會場中還有各式省水龍頭展示,民眾可看到許多節能減碳設施,生活中的節能減碳問題也都可在服務站中得到解答。

劉哲瑋也鼓勵民眾上網查詢「節能減碳全民志工網」(www.greenmaster.org.tw),網站上不但有許多相關資源,也可以透過小遊戲來瞭解節能減碳概念,有興趣的民眾可以在看展覽前先上網瀏覽及學習新概念。另外也歡迎大家在7月31日下午一起參與表揚大會,為節能減碳的績優志工們打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