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是普魯士王國的首都,19世紀末俾斯麥統一整個德國後,由普魯士國王兼任德意志國皇帝。德皇在柏林市中心的菩提樹下大道的博物館島(Museumsinsel)附近,原本有一座富麗堂皇的柏林皇宮(Berliner Stadtschloss),在二戰期間被摧毀。東德政權成立後,認為這座宮殿是帝國時代的腐敗象徵,於是在1950年將皇宮的殘骸全部拆毀,後來並在1976年於原址上興建了一座「共和宮」(Palast der Republik),作為東德政府的人民代表大會會堂。由於「共和宮」被揭露有石棉汙染,在東西德統一後又被閒置,並在2008年被拆除。

近年來德國朝野一直在討論是否要重建柏林宮殿,德國國會財政委員會6日決議,同意增加3千8百萬預算,使這項總共需要耗費5億9千萬歐元的重建工程得以過關。朝野各黨中,只有左派黨(die Linke)的國會議員表示反對。值得注意的是,左派黨是在2007年由社會民主黨分裂出來的左翼人士與在前東德地區頗有份量的民主社會黨(Partei des Demokratischen Sozialismus)合併而成的,而後者原本正是前東德執政黨-社會主義統一黨(Sozialistische Einheitspartei Deutschlands)。

正如當年東德政權拆除柏林皇宮,改建「共和宮」,是一種意識形態與歷史話語權的象徵,如今的德國聯邦政府拆掉「共和宮」,重建柏林皇宮,也同樣是一種意識形態與歷史話語權的象徵。

德國《明鏡線上》(Spiegel online)昨(6)日報導,德國國會原本在2007年規定重建柏林皇宮的經費上限為5億5千2百萬歐元。德國聯邦財政部表示,由於建築材料漲價,需要提高經費。國會同意增加3千8百萬的經費,使這項工程的預算高達5億9千萬歐元。

左派黨反對在柏林這個物價昂貴的都市裏砸下5億9千萬歐元重建一座歷史古堡,建成後還要另外花2,850萬歐元蓋教堂、大門、階梯,重要的是還不知道要從何處找到這些經費。

執政的基督民主/社會聯盟和自由民主黨,以及在野的綠黨拒絕由國家支付加蓋教堂和其他延伸工程的經費,認為這筆經費需要靠募款取得。在野的社民黨則要求,如果該工程想多要些人民的稅金,就必須拿出更周詳細膩的報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