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稅未開徵,房市似乎已經有所波動,但民間智庫認為,奢侈稅不但無法達到抑制投機的效果,且不足以達到改革稅制不公的問題,更不能促進所得重分配效果。台灣智庫執行長鄭麗君譬說,這就像是「殺牛用雞刀」一般,主張應該先對有錢人的資本利得課稅做起。

台灣智庫舉行「超越奢侈稅--稅改不容迴避」記者會,由鄭麗君主持,與談的有智庫諮詢委員呂曜志、中正大學社福系副教授呂建德,公平稅改聯盟召集人王榮璋和北大學財政系教授蘇建榮。

鄭麗君指出,國家7成的稅收來自於受薪階級,照顧社會貧窮階層的社會福利也是來自受薪階層,讓這些中產階級產生相對的被剝奪感。因此,智庫提出三大主張,一、應對有錢人的資本利得課稅,讓有錢人負起分攤照顧弱勢的社會責任;二、增加富人稅以減輕一般受薪階級的稅率負擔;三、增加的稅收應作為人力資本投資與社會福利政策。

智庫出具「中下階層的家庭所得惡化」的現象數據,依據2009年家庭收支調查報告顯示,我國20%最低所得家庭,儲蓄創下歷史新低記錄,每年儲蓄達負30,697元,遠遠低於2007年負1,164元,及2008年的負5,902元。除此之外,還有房貸、就學貸款、托育費用高漲及薪資所得退回13年前水準的問題,而且次低與中位數家庭也多半面對可支配所得不足現象。

呂建德提出對策說,社會救助應將近貧家庭納入保障,提供適當工作誘因,並使得基本工資調整合理化,透過薪資稅額扣抵方式減輕其稅負。對中層階級,要提供完整社會保險制度;而且應可考慮研擬累進的「支出稅」以取代現行所得稅制。

關於租稅公平,王榮璋質疑,馬政府3年來推動不少減稅措施,已經造成2009年度減少了64億元稅收。而外界一向認為減稅能帶動經濟成長,但從數據發現,減稅並不能帶動失業減少及經濟成長,尤其當政府一味減免租稅後,反而導致900萬勞工負擔7成的稅。

呂曜志表示,目前增辦的社會福利支出,絕大部分必須依靠綜合所得稅的持續穩定增加才有辦法支應,不然就得繼續擴大中央政府負債,但隨著中產階級的減少,再加上物價膨脹與所得零成長,目前稅制已成為「劫次貧以濟赤貧」,因此根本的解決之道還是在稅制改革,首要就在全面擴大財產稅課稅稅基,且強化綜所稅制的累進功能,減少受薪階級的負擔,為國家因少子化及全球化所需投入社會福利與產業發展政策,預備中長期財源。

呂曜志建議,政府應該建構一個良好的債券市場,使得企業籌資容易,不用保有那麼多保留盈餘,讓企業有盈餘就趕快發放,增加股東股利的收入,稅收也可增加減少,讓資本市場減少用保留盈餘去規避稅金。他還建議,適度調升高所得者的累計稅率,列為長期改革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