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崛起後,積極在世界各地投資。對陷入全球經濟衰退的各國而言,中國資金的投入本是值得喜悅之事,然而卻並非毫無負面作用。《雪梨晨峰報》(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今日刊出澳洲退休資深官員費爾格森(Barry Ferguson)的一篇文章,指出中國在澳洲積極投資礦產和房地產有太多令人憂心之處。

費爾格森指出,日本人在1960到1970年代在澳洲的投資也曾引起當地人的關切。當時澳洲人擔心的是:

■ 日本人對原料永無止盡的渴求會帶來什麼樣的政治與經濟後果?

■ 投資天然資源開發的日本人會如何利用一些商業手段來對付澳洲的業主?

■ 一家日商取得澳洲企業的商業機密後,是否會在日本政府的全球布局中分享給其他的日商企業?

■ 會不會在觀光業等產業中,形成日租界,反過來將澳洲人排斥在外?

費爾格森認為,面對中國積極投資澳洲房地產和礦產,以上4點疑問都適用,並且還有3點值得關切之處:首先,中國政府是許多中國大型企業的最大股東;其次,中國政府採取的法律制度截然不同於先進國家,並且不惜使盡全力來獲取其商業和政治利益;第三,中國的擴張規模遠超過當年的日商。

費爾格森認為最後這點最嚴重,因為中國威脅的規模和持續性都會使小國顯得特別脆弱。全球的政治和商業競爭的模式是由世界上的一些大國、這些大國的企業和他們所創設的一些制度來決定的。這些大國追求自由貿易、創設一些全球性的制度不是為了要優雅地遵循一些政治或經濟上的理論,而是因為這樣做對他們比較有利。

費爾格森認為,一個小國如果不注意外國投資對該國的產業所有權和資金流向所造成的衝擊,有一天可能會發現國人的財富縮水、國人替外商打工,甚至在自己的國家中淪為「佃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