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台灣與中國的關係在馬英九上任後趨於和緩,雙方軍事上的失衡卻令國際媒體擔心。《華爾街日報》最近便有兩則關於台灣防衛的評論,認為台灣仍處於戰爭的陰影下,並呼籲美國政府不要拖延對台軍售。

《華爾街日報》今天的第11版登出一篇<防禦台灣:日漸增多的美國軍售不可以再拖了>,指出美國必須把握時機認真地加強台灣的防衛,並且不允許北京在美國出售F-16 C/D戰鬥機等議題上劃紅線。

這篇評論說,對台軍售的問題不能全怪華府,台灣上個月藉口預算困難,要求延緩兩項美國已經批准的先進武器系統交易,自己也顯出漫不經心的態度。馬英九總統也沒有遵守自己的承諾,把軍事開支調整到GDP的3%。

國防安全專家波拉克(Jonathan Pollack)指出,「台灣的領袖們並沒有展現出面對極大又迫切的危險時的作為。」他們或許以為美國會願意替台灣而戰鬥。《華爾街日報》這篇評論說,這種想法根本錯誤。北京的終極目標無疑就是要統一台灣,而軍事行動是可能的手段之一。中國政府2000年白皮書就闡明,如果台灣遲遲不肯統一,中國將不惜使用武力。

中國很快就會有足夠的能力來執行這樣的威脅。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靠近台灣的海岸邊,佈署了將近2千枚長短程飛彈,其精準度已經大幅度改良,可以精確地攻擊台灣的機場。蘭德公司去年就發現,台灣一旦與中國起衝突,很快就會失去空優。在海上,中國的潛艇和驅逐艦也可以對台灣實施封鎖。

這意味著美國屆時將無法以空運或海運的方式來提供台灣物資上的協助。越來越明顯的是,台灣必須要擁有自己的威懾力,才能避免解放軍誤判情勢。

這篇評論還說,台灣軍方內部也對美國到底可不可靠越來越不安。因此,軍火預算也流向自行研發的武器。如果美國遲遲不將已經出售給台灣的武器升級,台灣可能就會用自己的方法來加強防衛,例如發展攻擊中國本土的能力。這對任何一造而言都是不利的。

美國國防部即將對台灣空軍力量的評估,結論可能會建議將新型的F-16戰機售予台灣,而不是僅將現有的F-16 A/B升級。由於胡錦濤將會在明年元月訪美,這份報告可能延到胡氏離開後才提出。

《華爾街日報》的這篇評論在結論時期待歐巴馬總統學到一個教訓,那就是討好北京是徒勞無功的。出售新式F-16戰機與否,攸關美國捍衛東亞的角色,這話一點也不誇張。如果歐巴馬總統不正視台灣的弱點,這個區域對美國的承諾將會更加懷疑。

無獨有偶,《華爾街日報》還刊出《Taipei Times》編輯寇謐將(J. Michael Cole)的一篇投書,指出台灣仍在戰爭的陰影下。寇謐將說,台灣與中國之間的「低盪」(détente)只是暫時的現象,台灣海峽的戰爭風險事實上不減反增。北京期待能夠將內戰未完之業徹底解決,台灣的防衛力卻正在萎縮。

寇謐將指出,北京最近對台灣的「善意」,無非是為了終極統一。其對台政策有一個基本假設:物質上的利益能夠收買人心,這卻是錯誤的。台灣是一個已開發的豐裕社會。儘管這些年來兩岸的貿易與投資都增加,各次的民調卻顯示,台灣人願意與中國統一的正在減少,越來越多人主張獨立,或者自認為是台灣人而非中國人。

寇謐將認為,中國領導人在2012年或不久後,就會逼迫台灣進行政治對話。而且中國政府也已經聲明,如果台灣遲遲不肯談統一,他們會使用武力。而馬英九現在的防禦政策看起來弱到危險的地步。上個月,台灣還延遲愛國者飛彈和黑鷹直升機的交易。放任這種情況持續下去,台灣與中國的軍力差距只會更大。再不改善,台灣幾年內就會發現自己無力自衛。這時問題才剛開始。台灣人不願意放棄自己的認同,中國為了控制台灣,可能會導致長久的流血戰鬥。

寇謐將結論時說,為了避免這樣的結局,台灣跟華府以及國際社會有必要確保台灣有足夠的能力防衛北京的攻擊。相較於中國真的對台動武,現在的軍事威懾所要付出的代價還算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