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黨籍的前英國首相布萊爾在今天出版的回憶錄中,狠批他的繼任者布朗「情緒智商零」,並說他早就知道工黨在今年5月的大選出必輸,如果繼續左傾下去,下次大選還會輸得更慘。

布萊爾(Tony Blair)從1997年到2007年擔任英國首相,之後由財政部長布朗(Gordon Brown)接任。今年大選工黨挫敗,內閣由保守黨和自由民主黨聯合組成。

在題為《旅程》(A Journey)的回憶錄中,布萊爾大談他與布朗的個人恩怨和路線爭執。他說他早知布朗如果背離了中間路線,執政將會以「災難」收場,而布朗確實這樣做了,導致工黨在今年大選失去了極重要的企業界支持。

儘管不樂意,布萊爾說他沒辦法阻止布朗走上繼任黨魁和首相之路。最重要的理由是他相信布朗是最佳的財政大臣;同時,布朗在黨內和媒體界獲有強大支持,所以他不能把布朗炒魷魚,否則「黨和政府會嚴重且迅速失去穩定,且他(布朗)可能會更快成為首相」。

布萊爾堅持護衛他的「新工黨」中間路線,指出因為如此,工黨才得以連續勝選、長期執政,「當工黨不再是新工黨,它就輸了」。

他批評布朗對經濟危機的處理造成赤字太高、管制太嚴,使民眾疑慮「國家又回來了」。他說,政府因情勢所迫而介入穩定市場,跟它重新扮演經濟中的重大角色是不同的,而民眾能夠了解這種不同。

布萊爾認為工黨現在面臨向左傾斜的危險。媒體解讀,在9月下旬即將定勝負的工黨領導權爭奪戰中,布萊爾支持前外交大臣大衛‧米勒班(David Miliband),後者標舉新工黨路線,主張四年內讓財政赤字減半。他的競爭對手親弟弟艾德‧米勒班(Ed Miliband)則走布朗路線而遭布萊爾批判。

布萊爾也在書中辯護出兵伊拉克的決定,因為他認為前伊拉克總統海珊(Saddam Hussein)確實有意發展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但他承認沒能預料到伊戰接下來的夢魘,並表示對於大量的生命損失感到「極度痛苦」。

布萊爾現在擔任聯合國中東特使,新書出版日,他在華盛頓參與中東和平會談。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