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星期中國正式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西方媒體普遍關心中國可能較預期更早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不過最新一期經濟學人雜誌封面,卻以「中印進入世紀之爭」為題,認為亞洲龍虎間的關係將形塑未來世界政治秩序。

 

經濟學人指出,中國和印度是當前全世界成長最快速的兩個經濟體。在一兩年之間,依購買力平價指數計算,印度也將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隨著它們的成長,兩個亞洲巨人將愈走愈近,無從迴避。雖然中印兩國人口相加達世界人口總數40%,但依經濟學人看法,這兩個國家卻往往不知道如何與對方相處。

 

中印兩國之間,近來不乏正面發展。例如雙邊貿易從1990年的2億7千萬美金,到今年預估將成長到逾600億美金。雙方在國際舞台上,為共同利益也有不少合作,例如在世界氣候高峰會或世界貿易議題上的共同出擊,或者共同爭取非洲的油源。

 

不過,經濟學人指出,中國和印度在更多方面是競爭者,而非好兄弟。想想它們是歷史上的敵人、不愉快的鄰居,都是核武國家,各自擁有世界上人數最多的軍隊,這些都令人頭痛不已。

 

經濟學人更列舉近來對兩國關係投下陰影的諸多發展。

 

雖然在爭取油源上,兩國有過合作,但兩國分析家都相信,這只是暫時現象,一旦世界油井枯竭,兩個同樣能源缺乏的國家將爭搶資源。事實上,最近中國國營公司爭奪蘇丹及緬甸石油都佔了上風,而印度則是失敗者。在天然氣方面,印度也擔心中國積極籌蓋中的油氣管讓印度處於不利地位。

 

水資源的搶奪已經引起印度政治圈的嚴重關切。北印度幾條大川,包括Brahmaputra,都源自西藏。中國最近宣布將在Brahmaputra上游建築一座水壩,勾起許多印度人久遠的恐懼,認為中國政府目的是要在上游截水給當地農民。

 

即使雙方貿易增加,但對製造業競爭力低落,只能以原料換工業品的印度來說,這是另一階段不公平的剝奪式貿易,對急須發展工業、增加就業的印度經濟並無多大用處

 

然而最嚴重、最根本的爭議則在兩國間長達4000公里的邊界,這些邊界的大部份,從1962年中印邊界戰爭以來,長達半世紀始終沒有得到解決。邊界問題,加上印度政府庇護西藏宗教領袖達賴喇嘛,而使問題更形複雜。

 

中國和印度兩國人民彼此之間也沒有好印象。根據BBC調查,47%中國受訪者對印度有負面印象。而38%的印度人對中國也沒有好印象。

 

從國際戰略的角度來看,兩個國家也分別都有擔心被圍堵的疑慮。

 

2005年美國與印度簽核子協定,中國認為這是美國蓄意在亞洲扶值印度,做為對中國崛的回應。日本積極與印度合作,要在德里與孟買間長達1,500公里的「工業走廊」投資100億或更多美金,也與建立「民主軸心」的概念有關。2007年日本軍艦、美國核子航艦及新加坡、澳大利亞及印度軍艦在邦加灣(Bay of Bangel)共同軍演,也引起中國很大戒心。

 

同樣地,印度也擔心中國的圍堵。美國國防部8月16日最新有關中國軍力報告指出,中國發展武力投射系統,威脅可達印度洋,這消息一定讓印度軍方充滿警戒。同時,中國也在印度鄰國大肆投資。它正在巴基斯坦及孟加拉蓋深水港口,在尼泊爾築路,在緬甸蓋石油及天然氣管線。更糟的是,2008年它同意為巴基斯坦蓋兩座核能發電廠。中國已成為巴基斯坦最主要的軍事武器供應國,而巴基斯坦則與印度長期處於緊張關係。

 

基於這樣的情勢,經濟學人主張中國、印度及日本應該開始籌組區域論壇,以溝通彼此爭議,並建立健康的競爭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