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家上週是否看了林岱樺委員競逐高雄市長的首場造勢晚會麼?那個排場、那個規模、那個人潮簇擁的景象,不禁讓人回想起2018年「韓流」來襲的全盛時期,足見林的地方實力雄厚,似乎完全沒受到助理費與師父情等流言蜚語的滋擾,鄉親們還是選擇相信清白、全力相挺到底。
過程中,看著林委員聲淚俱下的痛斥司法檢調的打壓,向天公伯吶喊著要討公道,呼籲港都民眾用選票還其清白的情景,老一輩的朋友們,有沒有很熟悉的感覺?是不是像極了當年國民黨威權時代、黨外人士屢屢參選時祭出「當選過關,落選被關」的悲情訴求呢?
回顧當年的時空背景,儘管民主意識開始萌芽,開放增額民代的選舉,但在威權體制的統治下,各種司法手段頻頻成為干擾選戰進行的工具,引致於不少有志從政的黨外人士,遭到警總與司法機關的關切,當中甚或不少被以「莫須有」的罪名羅織入罪。自己沒得選,只好委由妻子兒女代為出征,還曾因此傳出佳話,當年民進黨創黨初期的幾位女性悍將,泰半都是如此淬鍊出來的。
試想,為何在那個社會表意普遍受到壓抑的年代,這些甘冒大不諱、也要與當權者對抗的黨外菁英們,可以受到民眾的認可呢?多少惡意的毀謗與罪名盡扣在他們身上,人民依舊不改其度的選擇相信呢?
道理很簡單,截因於當時的威權政府早已不被肯認,大家都明瞭國家機器會無所不用其極的去打壓政敵,藉以延續一己苟延殘喘的統治,因此無論有甚麼樣的謗譽或指控,鄉親們才會選擇不相信,突顯的,是一種民心思變的大勢所趨。
其後,隨著民主化逐步上軌道,國家也從威權走向法治,類似的悲情訴求,也就少了,偶而還會出現一些真涉及刑案的地方派系人士,如法炮製的希冀藉此和稀泥搏上位,成功率也已大幅降低。因為在法治徹底落實的情況下,民眾對司法存有信心,不再相信甚麼「政治迫害」之說,自然也就無須再用選票來為政治人物的清白來掛保證。
奈何,看看當下,您對司法有多少信心呢?
自賴政府上任以來,怎麼就這麼湊巧的,幾位曾經與當權派有過競爭關係、甚或有過節的政治人物,紛紛因案被調查呢?有些甚或還是陳年舊案,您覺得一切都是巧合的可能性,有多少呢?
或許正是因為太過詭異,引致於當林岱樺委員被上銬帶回檢調單位時,那一句「司法干預初選」的金句,才能如此打動人心,上週能催出如此軍容壯盛的支持陣容,似乎也就不意外了。恐怕,彼時那個天道不彰、需要拜託鄉親出面討公道的情境,又回來了!
過去,是「當選過關,落選被關」,如今,會不會演變成「不選過關,參選被關」呢?幾位指標性人物(啊就樺樺與妃子!),大家可以靜待後續發展。
當然,對當權者而言,不以司法工具、改以民主手段來解決,也不失為另種對策。簡單的說,端看現階段所披露的各家民調,林岱樺與陳亭妃或許暫居領先群,但兩人在黨內支持度卻沒有其他人出色,只要搞個「排藍民調」,初選提名回歸到綠營自己人玩,那林、陳大概就掛了。道理很簡單,畢竟綠到出汁的地方,贏多贏少不重要,會贏就好,反正推個西瓜都上(現在可能要改推蓮霧……),當然得想方設法讓主子屬意的人選出線。綠營南二都的初選,會這麼搞嗎?難說,但可能性很大,就置板凳看看吧!
但無論如何,台灣的民主與法治喊了這麼多年,迄今類似過往威權時代的「政治迫害」悲情訴求居然還管用,而且還能催出如此龐大的民氣,檯面上搞政治的政客們,不該覺得汗顏麼?民主究竟是深化、還是反挫,或已不言可喻。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